第29章不了了之(第1/2頁)
章節報錯
賣瓜者來到趙魁家中,開口相問:“這是趙玉虎家嗎?”
趙魁見是一個陌生人,於是詢問對方的來歷:“是的,你有什麼事嗎?”
“剛才你們家兒子從我那裡拿了十斤甜瓜還沒給我麥子哩,你看能不能把麥子給我”
趙魁聽見對方是來要賬的,立馬回絕道:“這件事情我不知道,要是真有這事兒,我得先找到他問問清楚,等我確認無誤之後,再來給你麥子不遲。”
“那你把他找來問一問吧,如果沒有這事兒,我也不敢冒打誤撞地隨便找一個人就來要賬。”
“誰知道這小子跑哪兒去了?每天吃了喝了就在外面瞎跑,我也不知這小子一天天的都在幹什麼?”
“那他欠我的甜瓜帳,你們還不還?”
“還呀,為什麼不還?咱們可是情理家門兒,哪有欠帳不還的道理?他是我兒子,既然他沒有償還的能力,自然就由我這個當老子的來還。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叫做:父債子還。”說完之後覺得不妥,馬上改口道:“怎麼還他孃的把我繞進去了呢?說著說著就差輩了。我兒子欠你的帳,還,我肯定是要還的,不過呢,咱們有啥說啥,這件事必須要等到他回來,我把事情問清楚再說。第一,我不能確定這小子是否真的換了你的甜瓜,反正我沒讓他去換,他也沒說過換瓜的事,再說,直到現在我都沒有看到過甜瓜的模樣,所以你也不要急著要麥子。麥子我家裡就有,你也不用擔心我會賴賬,現在我不是還不明白情況嗎?我兒子到底換沒換你的瓜,換了多少,以及你們之間是怎麼搞得這筆買賣,我是一點兒資訊也沒有,誰也不可能僅憑你一面之詞就稀裡糊塗地付了帳。”趙魁這麼答覆也不算不講道理,畢竟換瓜的不是趙魁本人,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誰也不能說一上來不經核實就立馬地把麥子給他。
“你說的很對,光聽我一個人說,誰也不知道真假,咱們找找他,三面對證,看看他是不是從我這裡拿走了十斤甜瓜。”
於是趙父和賣瓜者就在附近尋找玉虎的下落,可是把家裡家外尋了個遍仍舊不見玉虎的蹤影。
賣瓜者最先沉不住氣了,因為他還要再去換瓜,所以他就降低條件,想要儘快解決這事兒:“老哥,你看咱們一時半會兒也找不見你的兒子,依我看要不咱們這樣:那不是十斤甜瓜嗎?我跟他講得是一斤麥子換二斤甜瓜,十斤甜瓜應該是五斤麥子,我還急著要去做買賣,我在這裡耗不起,您就給我三斤麥子吧,剩下那兩斤麥子我不要了,就當是咱們交個朋友。”
趙父婉言謝絕道:“別,別,咱們朋友歸朋友,生意歸生意,我也不差那幾個麥籽兒,你這麼說不是在打我的臉嗎?別人還以為我是故意指使孩子這麼做的呢,雖然說我沒有多大的家業,但是咱們人窮志不窮。只要是那小子換你的甜瓜,該給你多少就給你多少,保證不差你一個麥籽兒!欠該給你的,我一定足斤足兩的給你,不該給你的,你想要也是白想,這不是錢物多少的問題,而是應該不應該的原則性問題。我不能僅憑你一面之詞,就草率地把麥子給你,萬一不是我們家玉虎呢?所以我必須要見到他的人,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搞清楚,一旦鬧出差錯顯得對誰都不好。”
趙魁為了洗脫嫌疑,於是讓換甜瓜者在家中搜尋,賣瓜者在幾個房間搜查了一番一無所獲,又在玉虎的床下看了看,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因此也就失去了耐心。
賣瓜者心中焦急,陪他耽誤不起,於是旁敲側擊打算從其它地方開啟缺口:“我還有事,你能等得起,我可等不起,我想打問一下你們家是不是有一個十多歲的兒子?”
“對呀,我們家是有一個十多歲的兒子。”
“那你們家的兒子是不是名叫趙玉虎?”
“沒錯呀,我兒子是叫玉虎。”
“你的兒子是不是瘦瘦的,大概有這麼高的樣子?”賣瓜者邊說,邊又用手在胸前大致上比劃了一下。
趙父頻頻點頭:“俺家玉虎是不胖,身高跟你比劃的也差不多。”
“你們家兒子是不是腿腳有殘疾,走路不大利索?”
趙父被賣瓜者問的有些迷糊,聽他前幾條說的都對,出於慣性的緣故,便順著對方的指引,盲目地跟進下去:“我們兒子是有殘疾……。”話至中途方才發覺誤入歧途,於是反唇相譏道:“你家的兒子才有殘疾呢,我家兒子好好的,你幹嘛要咒我們兒子是殘疾?我發現你一直在誤導我,一步步地把我引入到一個語言陷阱,存心打算坑我是不是?”
“我真的沒有這個意思,我只是在就事論事,原來在村西口換瓜那小子,腿腳確實有毛病,不是我在咒你兒子。”
“我不管你是不是咒我兒子,反正我家兒子好腿好腳的,要是說是個殘疾人換了你的瓜,那你到別處找去吧,我們家沒有你說的這個人。不信你可以四處打聽打聽,問問街坊四鄰,看看我們家玉虎究竟有沒有殘疾,再說了,如果真有殘疾,他還會捨近求遠,不在家門上換瓜,反而一瘸一拐地多跑二里地跑到村西口去嗎?他這麼做圖的是什麼?這也太不合乎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