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其他還在摸索階段的玩家,趙仁在如何觸發任務上,還是有一定經驗的。

比如,像馬元義這樣身負‘間諜’使命的NPC,玩家在沒有相關劇情任務的情況下湊上去,肯定是不行的。

漢軍陣營的玩家湊過去,會引起對方的警惕。

黃巾軍陣營的玩家湊過去,馬元義甚至會舉報玩家,這操作屬實有點騷……

“小二!”

坐在座位上的趙仁,大聲招呼了一聲。

客棧內,給客人端茶倒水的店小二就湊了上來。

“來嘞,這位壯士,您有什麼吩咐?”

聽到這個稱呼,趙仁突然響起了一個因為次元三國興起的梗。

絕大多數玩家,包括趙仁自己,也是玩了次元三國之後,才知道,原來‘爺’這個稱呼,起源就是漢末的宦官。

到了東漢,才有了宦官都由閹人擔任這一規矩。

什麼張公公,李公公這種稱呼,正常情況下,就連皇帝都不會這麼當面稱呼對方。

因為這等於是在特意提醒對方,你下面沒了。

所以,大多數時候,人們稱呼宦官一般是喊他們的官職。

而宦官之間對彼此的稱呼,官職顯得太生分,就有了‘爺’這個代稱。

如果是本身多了師徒的關係,那稱呼就是‘師爺’。

‘爺’這個稱呼,是從哪個年代變成的一種普遍的代稱,趙仁並不清楚。

但他知道,在漢末三國年代,這個詞並不是一個什麼好詞。

所以,有一段時間,玩家之間稱呼對方為‘X爺’也成了一個梗,意思是暗指對方不行。

或許,可以趁這個梗還沒有流傳開的時候,坑一波?

心裡想著些不著調的事,趙仁手上的動作卻沒停,拿出了五十個銅幣,放到了小二的面前。

“說說黃巾起義的事。”

在漢朝,若論情報最集中的地方,莫過於袁氏客棧。

因為其他的地方聚集的,都是本地人,只有客棧,才會聚集一些南來北往的人。

也只有袁氏,有這個威望,讓這些走南闖北的人,不用擔心自己在睡覺時,身上多出一個碗大的疤。

所以,客棧就成了訊息流通最普遍的地方。

玩家們平時也可以來客棧裡,或許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趙仁現在做的,就是客棧的一個基本功能,打聽訊息。

不過因為袁氏畢竟是頗有名望的世家,人家不承認這是在買賣情報,人家管這叫‘口報’。

所有人都能花錢,指定一個條件,店小二就會根據收到的錢,還有這個限定條件,大聲的說一些他們知道的訊息。

“呦,這位壯士,話可不能亂說,那叫黃巾賊,稱呼不對的話,小心被抓進大牢。”

說完這句話之後,小二才收起了趙仁放在面前的銅幣。

就像小二說的,漢朝的NPC一般都稱呼‘黃巾起義’為‘黃巾叛亂’,稱呼‘黃巾教眾’為‘黃巾賊’。

這是一種蔑稱,代表著他們是站在朝廷一方的。

至於店小二說的,稱呼為黃巾起義會被抓進大牢,這只是系統設定的預設對話。

說個三五次的沒事,店小二或者朝廷方面的NPC都會不厭其煩的提醒你,不能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