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涼了下來,秋風一陣比一陣蕭瑟。

麵館上午的生意越發好了,不過下午還是從前的老樣子。

秀晴扯了幾匹厚實料子準備給幾人做兩身暖和衣裳,於是中午午睡以後,幾人便圍在鋪子裡裁裁剪剪。

秀晴做吃食的手藝不錯,縫起衣裳來卻馬馬虎虎。張大娘見了便不讓她糟蹋衣料,和香芽兩個把幾人的衣裳都攬過去做了。

這日歇完午覺,張大娘見香芽在做衣裳,也拿出自己的繡活筐子坐在一邊拾掇起來。

“郭老孃託我給你帶個話,說你在她那兒種的辣椒結果了,要你抽個空回去看看。”

秀晴想了想,“那我今晚跟你們一塊回去。”

張大娘卻不同意,“你還是明天下午再去吧,不然這大晚上的你怎麼回來?一個姑娘家走夜路叫人不放心。”

說完又怕秀晴擔心鋪子,“你中午忙過那陣就去,下午早點回來。中途這陣子本就沒什麼生意,來人了我給你頂上。反正湯、臊子都是現成的,下個面又不難。”

秀晴本不好意思把鋪子丟給她們三個,自己去忙活別的。但張大娘說的也有道理,自己回來的晚了,路上不安全不說,還影響郭老丈夫婦休息。

便應了下來。

第二日,一過午時,秀晴就將麵館託給張大娘照看,自己匆匆趕往了鹿兒巷。

一到郭老孃院中,果然見幾壟半人高的矮枝上結著一簇簇鮮紅的辣椒果子。

便和郭老孃夫婦二人將辣椒果子都採了,挑了其中一些個頭最大最飽滿的做種子,剩下的都用竹筐裝了,堆在院子一角。

又去尋了個車伕,將幾筐子辣椒統統送去了葫蘆巷。

接下來一連幾日,到了下午,都是張大娘在看鋪子。秀晴一頭扎進廚房,又是炒醬,又是熬油。終於是把前頭採下的辣椒都製成了。

望著手邊多出來的好些瓶瓶罐罐,秀晴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自從在秀晴後院裡吃過爆炒田螺之後,袁老丈閒時路過麵館,看到秀晴便會進來打聲招呼。

幾日不見她正是覺得奇怪,這天下午見秀晴終於露了面,便進去問她最近幾天怎麼都不見人。

秀晴笑眯眯的從廚房裡摸出兩個瓷罐擺在老丈跟前,“這是特意為您裝的。”

“這是...?”老丈看秀晴笑得見眉不見眼的,一臉莫名。

秀晴一邊開啟罐子,一邊介紹道“我用辣椒做的,你拿回去下面蘸餃子,或是炒菜的時候都能用上。兩個風味有些不同,您嘗過就知道了。”

老丈聞言,喜上眉梢,捻著鬍子微笑道“秀晴有心了。”

秀晴也挺高興,用細繩將瓷罐綁了給老丈帶走。這東西已經分給張大娘、香芽還有郭老孃,眾人嚐了都覺得味道不錯,相信老丈吃過也會喜歡。

老丈拎著瓷罐也不回家,去找了好友蹭飯喝酒,直喝得滿面紅光才哼著小曲回府。

不久縣城裡就傳開了件新鮮事兒。

說是前門街上有一間麵館,裡頭放了一種叫辣椒的東西,吃起來又刺激又過癮。

一時之間聞聲而來的食客把麵館擠了個水洩不通。木牌食單下的人圍了一圈又一圈,彼此間推推搡搡。桌子坐不下了,就站在一邊甚至是站在門外端著碗吃。還有人在葫蘆巷裡排起長隊,不住踮腳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