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結伴而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袁甫自從上次聽聞張節治世之志後,心有所感回去便與祖父二人徹夜長談。如今雖然一時之間無法重返朝堂,但也下定決心用別的方式報國。將自己多年來對政令、世情、民生等等的實踐和思考記錄下來,用這段在山川書院隱居的閒暇時光等身立著。
下定決心以後袁甫再沒有之前遭到罷官的憤慨躊躇,心境豁然開朗,對山川書院教書的日子也頗為期待了起來。而這一切都由來於身後的母子二人,袁甫看待她倆內心親近了許多。
“張節,從今日起你便是山川書院的學生了。日後離開母親獨自求學,心中感覺害怕嗎?”
袁甫語調輕緩的出聲問道。
張節握緊了秀晴的手,這幾日其實自己內心充滿了興奮與不安,又怕說出來惹孃親憂心,一直藏在心底。
“興許有一點吧,但是比起這點不安,我更想要去書院讀書。”
袁甫聞言默了一會,“娘子不必憂心,張節既是我的學生,平日自會多加照拂。”
“多謝袁先生了。”能得袁甫一句應承,秀晴心裡頓時踏實多了。
這日起個大早,驢車內又一直晃晃悠悠的,張節人小不多會兒竟靠在秀晴身上睡著了。
秀晴放下阿節的身子,讓他枕在自己腿上,又翻出件衣裳給他蓋好。
前面袁甫回頭見了,便收起皮鞭不再趕車,灰驢日久識途,自會慢慢行路。
“那日在書院,聽張節說起當官的志向,說為官就是讓人不為生計發愁也不為處境自危。我細想想,頗有真意。這話是你說給他聽的?”
“好像是說過類似的話,但一時也想不起來了。”
“倒不像是隨口說說而已。”袁甫聽見身後的說話聲沉靜如水,忍住回過頭的衝動,想起了那雙清淡悠遠的眉眼,“娘子雖然身處市井之中,難得有如此見地,叫袁某心生敬佩。”
“袁先生言重了,正是因為身在市井才多有感慨,唯有世道清明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啊。”
袁甫和秀晴,一為官一為民,二人皆有立場也皆有見地,一時竟聊了開來。
袁甫一邊與秀晴說著話一邊心中暗起波瀾。聰慧才思敏捷的女子他不是沒見過,但尋常女子心思通常都用來操持家事、籠絡夫君或是與人爭權奪勢、算計人心。像秀晴這樣眼界高遠心胸豁達的女子,自己平生從未見到過。
等到小桃山的山門隱約可見時,自己內心竟隱隱有些不捨,甚至希望這路能再長一些再遠一些。
可是事與願違,書院到了。
秀晴叫醒了張節,將他睡亂的形容整理好。這邊袁甫已經跳下車,牽著灰驢進了山門。
袁甫領著二人來到了給張節安排的學舍,替她們卸下行李包袱,交代了一聲,讓張節先安頓下來。自己則去了書院中專門安置車驢的處所。
秀晴打量了一圈,這山川書院的學舍都是一人一間。張節的這間坐北朝南,窗明几淨。隔壁相鄰的一間差不多大小,種了些花花草草。此處依著山勢就這兩間學舍,再往外走下幾步臺階,才見其他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