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到底沒有向羲和道歉,也沒有寫什麼悔過書之類的讓梧桐轉交給羲和,櫻這娘們特別狠,她在自己的肚子上來了一刀,並且轉了個圈。

櫻認為自己錯了,但她不認,櫻選擇一報還一報。

櫻的選擇對她自己而言沒什麼,可把梧桐心疼壞了,主要是櫻受傷了,他也不好乾些什麼,估計會憋好幾晚。

當晚,帝乙越想越不對勁,於是,便派人來通知梧桐,讓他去趟帝乙的寢宮,帝乙有些疑惑需要他來解答。

正好梧桐也閒,他便去了,當夜就把帝乙忽悠退位了。

訊息傳出,朝野震動,子啟、子衍,也就是帝辛的兩位兄長,一星期後連夜出逃。

然後第二天,這兩位便被梧桐派人抓回來了。

梧桐對這倆人的行為也沒有在意,當著文武群臣的面,讓侍女扇了他倆幾個大嘴巴子,便把他倆放了,甚至不止是放了,還封子啟於微建立諸侯國微國,爵位為子爵。

兩人離去時看他的眼神,讓梧桐感覺很快樂,梧桐太瞭解那兩個人的想法了,他們肯定會再次背叛梧桐,甚至為了報復梧桐,他們會選擇給商的敵人引路,背叛商。

梧桐最喜歡傷害的就是子啟、子衍這種人,他對這種人的人品可謂是瞭如指掌。

梧桐剛即位,便不顧群臣勸阻,提出了“反對神權”、“改革舊俗”的口號,他倡導世人,不應該敬鬼神。

期間,他把政務全部交給了櫻與羲和來處理,他跟大臣們解釋道:婦女能頂半邊天,管教山河換新顏。

其實,梧桐就是不想幹活。

第二年,帝乙逝世,羲和也離開了,她覺得沒什麼意思,主要是這裡的工作比天庭的還繁重。

第三年,梧桐又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制,他一意孤行的廢除了奴隸制,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變更了用人制度,提拔了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員,比如:飛廉、惡來、費仲、左疆等。

梧桐這三年來的舉措以現在的目光來看,好像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這些舉措只會適得其反,加速商朝的衰亡。

任何舉措都應該因時制宜,否則即便是好的措施,也會帶來壞的後果。

商朝的人很敬重鬼神,而梧桐卻倡導反對封建迷信,這無疑會使他失去民心。

廢除奴隸制的後果就更嚴重了,除了奴隸以外,貴族不喜歡他,甚至百姓都不喜歡他,這導致了商王朝內部離心離德。

而且,梧桐提拔的人員對商王朝典章不熟,因為他們的出身較低,缺乏政治經驗,這也破壞了政治體系的穩定性。

畢竟,從奴隸中能挑出來幾個認識字的就不錯了。

這些惡果梧桐知道嗎?他知道,但他還是提了出來。

慢性死亡不如去蕪存菁,起碼現在他的行為會給後人留下一些參考價值。

哪怕把他推翻的人往他身上潑髒水,也會有聰明的人,從髒水中發現有用的價值,而且,這種人不會少。

深夜。

梧桐沐浴後,強忍著疲憊,把累的不想動彈的櫻往床裡挪了挪,替她蓋好新被子,然後躺在了床上,準備睡覺。

他已經快一個星期沒上朝了,每天與櫻在後宮廝混,不分晝夜。

朝廷都快陷入癱瘓了。

大臣們在羨慕商帝的體力之餘,也在不停的上書勸告。

子受那兩個兒子跑了,不知道哪去了,自從羲和離開後,他們認為,是櫻把他們的母親迫害了。

畢竟,羲和對他們催眠過,所有人都以為羲和是姜皇后。

梧桐把他倆忘了,本想跟他們解釋,讓他倆去找他們真正的爹和娘,但等梧桐想起來的時候,他倆已經沒影了。

子受也是,就知道帶個妻子上山,兒子都忘了,其實不止子受和梧桐忘了,連姜皇后都忘了。

嗯……走就走吧,爹不疼娘不愛的,這種父母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