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京城煙雲 第七十六章 尹道人的故事(第2/3頁)
章節報錯
事個方案中最難執行的一環是人:由誰,來把灰光引入封印陣中。這個引灰光入陣之人,顯然必死無疑,而且連兵解轉世的機會都沒有!並且必需是渡過丹動大劫的大能方可,否則無法跨越千里攻擊!
修持千百年,萬死一生的大劫都過了,誰願意做這種犧牲?
議事到此,只能全憑自願。於是就是難堪的沉默,又持續了幾天。最後的結果是,一位已經取得不還果的無名遊方僧人站了出來,犧牲自己了結了此事。
那僧人行此慈悲,卻落得神魂盡失,不入任何一座佛國,雖然廟中有其造像,但供奉的卻已經根本不是他本人了。
世事就是如此讓人唏噓。
這次灰魔之災,是灰光第一次出現在中原修道界眼前,很顯然它是某種念力的變種,在五唸的白青黑紅金之外,獨呈灰色。“五瘟奪神旗”的修者被冠以灰魔之名,也是因此而來。
後來“五瘟奪神旗”又鬧了幾次,但修道界應對得當,灰光再未造成重大損失。直到最後,一位灰魔修者修到半路,竟跑到某大山門跪求救命,終於使灰光的來龍去脈,大白於天下——確是源於‘五瘟奪神旗’的修煉功法,但根本來說,還是來自於信眾的怒怨念力。
懼念信仰力雖然容易獲得,但“五瘟奪神旗”的方法太過極端,竟以大規模殘害生靈的手段來快速收割,這就無法控制地會導致大規模的信仰崩潰,並且是持續不斷的崩潰!
於是,“五瘟奪神旗”的神主就會不斷地納受而來大量的怨念力,導致其喜念與愁唸完全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就只能用怨念力先圈困住,待喜念力與愁念力恢復再做考慮。
但以“五瘟奪神旗”修持情況來看,圈困住的怨念力必將越困越多,遲早有崩潰之時。
但這只是“五瘟奪神旗”弊端之一,實際上與灰光無關。
灰光另有出處。
修道之人死時如果怨念力特別強大,會合入完整的神魂形成厲鬼,此時神魂與怨念力各自獨立,怨念力只是為神魂提供念力供養,所以厲鬼仍呈現怨念力的青色。
但普通人在死的時候,就算怨念力非常強大,也達不到支撐一個完整神魂的地步,這時魂飛魄散之際,就可能在怨念力中合入神魂的殘片——這與厲鬼神魂、怨力各自獨立的情況不一樣,怨念力與神魂殘片已經完全合為一體,生成了一種新念力——就是呈灰色的怨煞!
怨煞雖少,但要遠比怨力難纏!
首先,怨煞融合了神魂殘片,五念之力對其就沒有了生克的效果,無法將其煉化。
其次,神魂殘片也使怨煞具有了一絲靈性,不再如信眾的念力那般一盤散沙,而是會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最重要的,怨煞不再有吞噬其它異種念力能力,但卻可以吞噬神魂,而且是主動的去吞噬!每吞噬一分,怨煞就會壯大一分,吞噬速度也會更快一分。
但只是相對來說的快。一人所生之怨煞,神主不採取措施的話,完全吞噬一位神主的神魂,可能要成百上千年。但這期間,任何一位神主神魂受損,都一定會早早想各種辦法去解決,這就使怨煞一直都會很弱小,沒有拋頭露面的機會。
但“五瘟奪神旗”帶來了這個機會。
“五瘟奪神旗”的修者,是以屠殺信眾來“奪”取信仰力的,怨煞對別的神修很稀缺,對他們來講,那可真是家裡有得是!
信眾信仰崩潰,怨念普遍強烈,形成怨煞的機會要比普通人高得多。
屠殺過十萬,所得怨煞,可在一年之內把神主的神魂吞噬一空,而灰魔屠殺了一百萬,這個過程就要縮短到一個月!
而且,普通神靈覺得神魂不妙,要麼解決怨煞,要麼兵解轉世,怨煞很難有機會吞噬一條完整神魂。
灰魔不一樣,連場大戰,到後期神魂被吞噬得殘破不堪,已經神智不清,對怨煞的吞噬完全沒有了制約,最後被完全吞噬掉。
怨煞得到一個完整的神魂,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吞噬速度以萬倍計增強。
這就是灰魔死於怨煞之下後,第一個被怨煞撲中的溫養境,還能發現一聲慘叫的原因。之後的一撲即死,根本沒機會叫出聲。
灰魔事件帶來兩個後果,一個是讓修道界第一次認識了怨煞,困擾很多神修的神魂傷害找到了元兇,也有了更多手段去防範。並且也因此誕生了很多新的功法和術法。
第二是,因為灰魔災劫之事,修道界開始有了神魔之辨,以與信眾為善者為神,殘信眾以逞者為魔。此論最終透過封神之戰成為修道界的公識。怨煞也因此被稱為魔煞。
而“五瘟奪神旗”的功法,也因此被修道界所棄——已經證明是死路,哪個壽星願意去上吊呢?當神仙他不香嗎?多活幾百年他不爽嗎?
灰魔之事,遠在上古,距孟、陸所處的年代,隔了幾千年,中間又經歷過封神之戰,很多記載都散失了。存留的也因年代久遠,不再被重視,放在藏經閣內吃灰。
孟玄真又是個專心修行的,閒書閒聊一概不問,華妙門八年,雖然修為精進如奔,對“五瘟奪神旗”與灰魔之事卻一概不知。
陸玄機則不然,在藏經閣是各色閒書來者不拒,自然也就看到過關於灰魔之事的始末,包括“五瘟奪神旗”都有詳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