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捕頭帶著狐疑回了府衙,把沐心悅的話說給劉進。

劉進聽後,低頭沉思。

方聽到朝廷讓洛陽府嚴查此事,他心裡是高興的,至少能做出政績。等到任期到後,就可以外放上州,將來回京任職這就是資本。可是此刻聽著總捕頭一說,確實該仔細想想,事件背後的事情。

京城的達官顯貴很多,但是能養死士的不多,能用弓弩的不多,能既養死士,又能用弓弩的更不多。行刺的物件是柳大將軍,說明背後的勢力很大,調查起來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這且不說,真要是調查出來了,自己會不會也被套進去?一旦陷入爭鬥,極有可能遭到打擊報復。

若是調查不出來,陛下那邊如何交代?朝廷不會任用一個無能的人為相。

既然如此,為何要趟這趟渾水?

柳大將軍是公主的兒子,皇帝的表弟,他們是鐵了心要查出幕後黑手。可是皇帝也知道,幕後黑手的勢力很大,不是一個洛陽府尹能對付的了。

既然皇帝明白,為何還執意要讓洛陽府一力調查?

若是劉進調查不出個結果,或是能查出來,卻因為背後的勢力太強,不敢如實上報,那麼擺在他面前的選擇是什麼?

結果不言而喻,只有請辭。

劉進請辭,洛陽府必須有人主政,皇帝就可以安排自己的人進來。

也就是說……皇帝想換人了,他是要逼劉進離開洛陽府。

總捕頭見劉進不語,道:“大人,你別聽一個小孩子胡說八道。這事本來就該洛陽府管,不管陛下下不下旨,都是我們的事。”

劉進暗暗搖頭,十三四歲的小女孩都一眼能看清楚的事,自己居然要靠提醒才能想得到,官當到這樣,也算是個頭了。

“行了,本府休息一下,你去忙吧。”

打發了總捕頭,劉進心灰意冷的走進書房,寫了封奏摺。說自己舊疾復發,無法勝任府尹一職,請求辭去官職,安心養病。

皇帝看到奏摺,二話沒說,準了。

皇帝的做法,印證了劉進的猜測。

他若不是想安插自己的人,劉進這個時候請辭,是不可能同意。

洛陽府尹這個官不好當,因為京城中各方勢力交織錯雜,有時候辦件很小的事,就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得罪權貴。

可即便再不好當,依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因為哪怕只是當一兩個月,外放一個上州知州,回來後就有可能進政事堂。

當劉進請辭後,很多人便動起了心思,各種走後門,各種顯本事,就想撈到手。

政事堂中的幾人也忙起來,對待武將時,他們是一致對外。遇到利益衝突時,就各自為政。幾人都想把自己的人安排進洛陽府,為此政事堂裡吵的不可開交。

當他們好不容易選了幾個合適的人選交給皇帝時,皇帝卻把奏摺壓下,不處理此事。朝中一下吵開了,不明白皇帝玩的什麼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