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變與改變 (第一卷完結)(第2/2頁)
章節報錯
韓國國土面積狹小,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首爾和幾個主要的大城市,其中教育資源都集中在首爾。
而資本主義統治下的半島社會,經過多年的發展,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已經被幾大財閥牢牢掌控,中小企業幾乎都是依賴財閥生存,或者在財閥不願意涉足的行業裡艱難生存,幾乎沒有做大做強的空間和機會。
這種固化的經濟結構和社會形態固化了韓國的社會階層,也造成了韓國人幾乎固定不變的就業傾向。
各種就業選擇裡面,依次如下排列:
公務員第一;
財閥大企業和外企第二;
最後沒有辦法才選擇去其他企業就業。
發達的社會發展水平和廣覆蓋的普及高等教育使得韓國全國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很高,大多數人都接受過大學本科教育。
可是這樣廣泛普及的高等教育系統依然掩蓋不了貌似公平外表下的教育資源分化和背後的階層固化問題。
簡單的說,雖然大學很多,可是真正有競爭力的學校就那麼幾所,每年的錄取人數只有那麼多,優質的資源在哪裡都是稀缺的。
因為本土的容納就業能力有限。
公務員,財閥大企業每年提供的崗位都是有限的,除去各種關係戶和家族子弟,剩下的幾乎都是留給名校生的。其他大學的畢業生幾乎很難得到這樣的工作機會。
而在韓國,往往就是這樣一個工作機會就可以決定了一個人這輩子的社會階層。
這個殘酷的現實促使韓國的學生們拼了命的想要考進名牌大學,成為名校的畢業生。這幾乎是底層學生透過教育改變命運,完成社會階層跨越,從底層進入中層的唯一機會。
所以,高考,就成了一個改變韓國人人生命運的重要關口。進入一所名牌大學幾乎就可以改變普通人一生的命運。
因此韓國高中的學生們學習的壓力很大。
學生中流行著一種“四當五落”的說法:一天睡四個小時的考生會當選(考取理想學校,睡五個小時的則可能落榜。
很多學生都保持著一天14小時,甚至更長的學習時間。
如果讓他們知道還有易浩彥這樣準備從藝術高中考上首爾大的奇葩存在,估計一定會揍他的。
正在腹黑易浩彥的裴珠泫突然想起什麼,突然“噗呲”一笑。
她幸災樂禍地拍手說道:“那你去了首爾藝高,不就成了澀琪的後輩了!哈哈哈!”
???
!!!
易浩彥一聽就愣住了。
“什麼?!!那個小丫頭?”
“什麼小丫頭,澀琪比你大!她是去年入學的,現在是你的前輩了,還有F(X)的雪莉前輩也是去年入學的。”裴珠泫忍著笑看著易浩彥一臉震驚的表情,心裡樂開了花。
“什麼?!!還有那兩個小丫頭!!”易浩彥突然覺得自己失算了。
要知道韓國的前後輩制度還是很有約束力的,前輩對後輩的壓制幾乎是絕對的,特別在學校和職場,前輩的要求後輩基本不能拒絕。
雖然不至於讓幾個小丫頭欺負,可是被她們仗著前輩的身份頤指氣使,也是自己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
一瞬間,少年彷彿看到了自己被幾個小丫頭片子呼來喝去的悲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