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的認知和由此而生的自我攻擊念頭越來越強化,在少年的腦子裡翻江倒海。

任何事情都會讓他產生負面的感受。

易浩彥在崔真理和宋茜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攻擊性和毫無道理的強勢,其實就是自我保護本能面對負面感受的應激反應。

越是缺什麼,越是要表現什麼。

真正強大的人,往往都是平和而穩定的。

像他這樣充滿攻擊性的表現其實反應的就是內心的不安和惶恐。

而且這種應激反應起不到消減內心負面情緒作用,因為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不是來自外界的刺激,而是源自內心的錯誤認知和思維方式。

只是解決外部問題,無法從根本上結束這種痛苦。

失去戀人,朋友反而會加劇內耗,讓他無法自拔。

典型的飲鴆止渴,惡性迴圈。

情緒本來是一種非理性的產物,來得快去得也快。可是錯誤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會源源不斷地產生負面情緒,讓人陷在抑鬱的深淵裡無法自拔。

長期的負面情緒就會導致大腦功能的生理改變。

簡單地說,會有症狀出現。

一開始,情況並不嚴重。

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早醒。

易浩彥每天習慣早睡,現在依舊能睡覺,只是半夜總是會突然醒來,這種醒來是沒有特別理由的甦醒,不是因為做夢也不是被吵醒,就是睡著睡著,突然醒來。

凌晨三點左右醒來,面對著黑漆漆的世界,然後各種各樣的念頭就像雜草一樣開始從腦子裡長出來,要等待好久才能繼續入睡,而且睡醒後也覺得疲勞。

這種情況,平時看不出來什麼,但很折磨人。

很累卻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腦子裡的負面情緒像永不停歇的風暴,持續消耗著少年的生命力。

其次,就是無力感。

整個人都感覺沒有精神,沒有活力,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日常活動都沒什麼問題,正常吃飯和休息,說話做事都沒有異常,除了看起來稍微安靜些,根本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

但是易浩彥自己知道,他不快樂,沒有任何開心愉快的感覺。

總是有種不安和焦慮在腦子裡盤旋。

恩菲的事情,他不想放棄,可是卻沒有辦法解決。這件事就成了一個困擾少年的魔咒,一直困繞著他。

揮之不去。

以前易浩彥覺得自己並不是非常沉溺其中,兩人雖然經常見面,可也不是天天都難捨難分。

相反,因為恩菲那時候要練習,而且後面又有伴舞行程,而易浩彥自己也有很多這樣那樣的事情,兩個人其實見面的頻率並不太高。

易浩彥之前覺得這樣的相處很合適,既有戀愛的甜蜜,也有自己的時間。

可現在,當真正失去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灑脫。

既不能接受分手,也忘不了過去。

他根本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