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羞澀的愛情 下(第2/4頁)
章節報錯
韓國出於教育公平的考慮,早在1974年就取消了重點和非重點高中的劃分,完全靠抽籤決定學校。
結果公立高中生源沒什麼差別,升學率也相差不大。
但是私立高中卻不一樣。
對於學生來說,私立高中有著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教育資源,名牌大學升學率也遠遠高於普通高中。
像首爾藝術高中這種學校雖然也是私立高中,但完全不是那種對接名牌大學的定位。
對於申請首爾大學這種頂級學校來說,幾乎沒有一點幫助。
不過,對易浩彥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那個,這些條件對我不適用。”
少年聽了一會就明白了。
“誒?為什麼?”
恩菲很不理解。
自己的閨蜜趙恩貞自從進入私立高中就壓力倍增,每次和她見面都少不了要聽女學霸歇斯底里地發洩一通學業的壓力。
在韓國,上不同的高中,意味著未來已經不同。
一個頂尖的普通高中生,再努力未必能上首爾大學。可是私立高中的學生,即便排名再靠後都有可能上SKY。
恩貞去的不是最頂尖的私立高中,她想進SKY,相對來說學業壓力就會更大一點。
根據OECD的統計資料,98%的韓國年輕人完成了高中教育,其中75%會上大學,但只有2%才能進入SKY大學。
這些年,雖然韓國人的平均文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教育的含金量卻在不斷下降,結果使得SKY學歷越發珍貴。
同時,媒體和社會對於重點大學的宣揚,也令三大校地位步步高昇。
譬如,一個人要想競選總統,是否有好學校的學歷當背書,就成為這個人競爭力的強指標。
普通人要想進入一個好的公司或者福利待遇好的崗位,也是看重學校背景。
殘酷的競爭,令人們更加執迷於課外補習,就為進入好大學。
但被SKY錄用的只是少數,無論多麼拼,大部分人註定都不過是陪跑者。
某種程度上說,韓國的教育已經陷入了內卷。
不過這些和易浩彥都沒關係。
他是天朝人。
“我是外國人啊,那些條件都是韓國人適用的。我不需要考慮這個。”
“誒?外國人是什麼條件?”
恩菲突然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
“好像就是要求高中平時成績,韓語等級,還有英語等級,不是很難。”
易浩彥胸有成竹。
用天朝人的身份申請首爾大學,對於他來說,即使不靠家世背景也沒什麼問題。
因為這些頂級大學對於外籍留學生的申請條件要求比本國人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