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看到合適的,是因為這個節目根本就不是單純選偶像。”

晚上回來的孫恩熙聽了弟弟的抱怨,不由得啞言失笑。

“什麼意思?”

易浩彥不理解。

“你不是隻對偶像感興趣嗎?這個《Kpop Star》不是單純的偶像選秀節目。韓流明星不是隻有偶像的,這個節目面向的選手範圍很寬泛,基本上大部分的流行音樂人都在選拔範圍裡面。而且選拔地域也不是侷限在韓國或者亞洲,而是全世界。這次的海選就去了LA,NY和南非。你說的那種職業偶像訓練基本上只有日本韓國才有,既然去了這些地方, 怎麼可能只是選偶像呢?

這個節目挑選的是廣義的偶像,更像是流行音樂明星。更多的還是考察選手的歌唱,舞蹈和創作實力。看看有沒有成為明星的可能。”

在行業裡的大姐頭當然比高中生少爺知道的多。

“都不是專業出身,哪有那麼容易成為明星?”

易浩彥明顯不服氣,他感覺自己被姐姐小瞧了。

“哈哈哈!不要小看了節目組的製作能力和經紀公司的包裝能力。這個節目不是一般的選秀,走到最後的選手除了獎金和獎品,最重要的是會和經紀公司簽約出道,而且還是YG和JYP這種行業巨頭企業。”

孫恩熙面對弟弟的犟嘴很不以為然,直接點出了利害關係。

“辦選秀節目是要賺錢的。美國有個很成功的真人秀節目《美國偶像》,從2002年開始,到今天都還在舉辦。而且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僅僅前四季就在全球範圍內至少賺取了9億美元的利潤。

現在的大部分選秀都有借鑑這個,《Kpop Star》也不例外。

對於主辦者來說,這是個穩定的盈利專案。”

“韓國選秀節目那麼多,其他的難道不會借鑑嗎?”

少年還是有些不服氣。

“當然會借鑑,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孫恩熙看著弟弟,笑得很寵溺。

“你說得沒錯,韓國的選秀節目的確很多,但為什麼這個《Kpop Star》關注度這麼高?還不是因為優勝者能在YG和JYP出道。能在這種大公司出道幾乎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這可比一般的選秀要厲害多了。

不同於一般的選秀單純是為了收視率, 對《Kpop star》節目組來說, 如果最後優勝的選手不能簽約或者簽約之後無法獲得很好的發展,那麼其實就是一種失敗。這種陣容的選秀節目, 只是看評委就知道人氣會很高,不可能只辦一季的。

而且對有實力的選手來說,來參賽就是為了出道。如果即使得到第一也無法成功,那參加比賽有什麼用?這是商業比賽,不是榮譽比賽,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不愧是大姐頭,直接不去談什麼實力和才華夢想,開口說得就是最現實的東西。

“而對經濟公司來說,最後的選手也是要簽約出道賺錢的,這就需要管控風險和控制成本。一般來說,這種經過幾個月的比賽和培訓之後就要簽約出道的選手,除非真的才華橫溢,否則當然是比不過常年累月訓練的自家練習生。

為了保證經紀公司的利益,電視臺節目組和經濟公司會合作。整個選秀的過程就是一個吸引觀眾和粉絲,替選手積累人氣的過程。

節目組會根據每一個有可能出道的選手設計形象和指令碼,然後透過拍攝和剪輯塑造合適的形象,去吸引觀眾和粉絲。經過幾輪的選拔之後, 剩下的人都會積累大量的人氣。

這樣, 這些人在出道的時候, 相比那些練習生本身就具備巨大的粉絲基礎和觀眾認知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經紀公司的利益。這種模式已經在《美國偶像》這種節目中印證過多次了。”

“這種靠節目選出來的泡沫明星真的能走紅嗎?”

易浩彥對這種伎倆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