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壓力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體會,起碼現在的易浩彥沒有感覺。

因為年齡和病情,作為中為集團的二少爺,他沒有擔任任何職位,是哥哥易滄東完全撐起了整個家族事業。

在韓國這邊,小姨一家把他精心地保護在一個合適的範圍裡,既能夠接觸社會,又不至於承擔壓力,甚至連人際交往的頻率都很低。當然,隨著病情穩定,孫家也在慢慢擴大易浩彥的活動範圍。

對於像他這樣被保護起來的財閥少爺來說,生活其實和校園裡無憂無慮的學生很像,看起來像融入了社會,其實距離真實的世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他的生活是被過濾過的,就像隔著一個透明的玻璃罩子。

某種程度上說,易浩彥被保護的很好。

這種保護擋住了嚴寒和酷熱,隔絕了苦痛和酸澀,也遮蔽了喧囂和腐臭。雖然少年可以觀察到外面的世界,也可以透過自己出眾的大腦去理解和分析這些東西,但是他並沒有真實的深入體會過這一切。

易浩彥很聰明,能透過看和分析就理解很多事情,但是有一點是他缺少的。

感受。

少年對於真正的生活需要面對和承受什麼,並沒有實際的感受。

現在除了做飯,他甚至連家務都不用做,裴珠泫都搞定了。

財閥家庭要面對的人際交往和利益傾軋,都是哥哥和表姐在承擔。

易浩彥被保護的太好。

這也導致他的想法和世界觀比較純粹,有時候會有點理想化。

比如,他知道小公司有時候會目光短淺地追逐短期利益,但會認為那是因為小公司的老闆沒有遠大的理想和長遠的眼光,這種短視的行為是這些老闆思考以後主動做出的選擇。

少年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Girl's Day的公司也會去做這種明顯短視的行為。

這個組合的成員他都認識,樸素珍、禹智海、金亞榮、方敏雅、李惠利。每一個實力和態度都很優秀,最難得的是公司老闆李鍾碩也不是那種看到女團盛世就來摻合,只想賺一筆錢就走的商人,作為方敏雅的聲樂老師,這位社長是個有自己的音樂理想的人。

可是就因為種種原因,硬是被逼到了明知道不對,但是為了生活也不得不做的份上。

這是苟且。

對17歲的易浩彥來說,生活沒有苟且,只有詩和遠方。

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苟且生存的人,雖然沒有那麼慘,但也是一種觸動。

聽恩菲說完Girl's Day的事情之後,少年絕口不再提什麼長遠規劃,那種思路對這樣的小公司女團來說,簡直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太不切實際了。。。

簡直就是紙上談兵。

這個現實給少年帶來了衝擊。

他沉默了。

“沒關係,我聽歐尼說,現在其實沒有那麼糟糕,比以前強多了,在日本收入還不錯,她們預計發展順利的話還能開演唱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