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學校報到,順便欺負一下可愛的女友,易浩彥難得放鬆一下自己。

相比國內的專案,其實在綜藝團隊的實習更讓人感覺疲勞。

原因也很簡單。

中為集團和樂興的專案他都是策劃和顧問的角色,只需要提供思路和把握方向,沒什麼具體的事情要做。

可是在《一週的偶像》節目組,他就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財閥少爺,只是個普通的高中實習生。雖然不至於受到刁難和欺負,但是除了參與臺本的編寫,普通實習生跑腿打雜的事情一件也少不了。

鄭亨敦和劉大俊知道他的背景,但易浩彥還是主動提出要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

他想盡可能地貼近普通節目組的日常工作環境,瞭解這些韓國娛樂圈底層基石的真正狀態。

作為一條發展非常成熟的產業鏈,韓國娛樂行業的發達不僅僅是在於檯面上的那些明星,其實真正的積累和底蘊都在於這些幕後之人。

以電視劇為例來說,韓劇之所以能夠在東亞文化圈佔有一席之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以編劇而不是導演為核心的組織架構。

編劇是劇本質量的保證,劇本是故事質量的基礎,而故事本身才是電視劇的核心。

其他的演員演技,服裝道具,拍攝技巧和特效處理都是為了故事本身服務的。

好故事才是好電視劇的根本。

同樣的道理對於偶像也是一樣的。

而對於同樣成熟的偶像產業來說,背後的製作人才是真正的靈魂。

大到市場傾向的甄別,組合概念的設定,音樂風格的選取,成員的定位和人設的確定。小到每一次主打歌的唱段和舞蹈part的分配,每一次造型的變化和風格的把控。

基本上,剛剛出道的偶像,展現在鏡頭前的每一個畫面都來自於幕後製作人的精心設計。

韓流偶像能夠取得成功,幕後製作人功不可沒。

更不用說,還有cody,聲樂舞蹈老師,化妝師等更多的幕後工作者默默無聞的貢獻。

相比編劇和製作人這種幕後的頂級人物,這些處在執行者位置的幕後工作者有時候能直接決定一場表演的成敗。

以目前偶像最主要的打歌舞臺來說,從電視時代開始到現在的網路時代,拍攝運鏡的作用相比偶像本身的表演來說更是幾乎提升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畢竟,去電視臺現場看打歌的人數是有限的,大大少於透過電視或者網路觀看的人。

而鏡頭裡,偶像的表演如何,除了自身的實力以外,拍攝手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試想一下,如果表演的killing part被攝像切了遠景,那這個part就相當於不存在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只是這個事實表明,偶像能否在舞臺上發光,除了本身足夠優秀,包裝到位,幕後工作者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對於綜藝節目其實也是一樣的。好的臺本和節目設定才能讓出演者表現出良好的節目效果,對於《一週的偶像》這種定位是服務於偶像的小節目來說更是如此。

本來就是面向粉絲,相對比較小眾的節目型別,如何建立起偶像和粉絲之間的橋樑,讓偶像透過這個平臺更好的吸粉,才是節目成敗的關鍵。

所以,首當其衝的基本要求就是,節目組一定要了解偶像,像粉絲一樣瞭解。

這樣才能站在粉絲的角度看問題,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在這個問題上,《一週的偶像》節目組做得還是不錯的。

無論是MC還是節目組都會提前收集偶像的各種情報和資訊,把一個預算很小的談話節目儘量做的有趣。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