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結束意味著文化祭的節目單終於最後定稿。

幾家歡樂幾家愁。

落選的人當然不會很愉快,就算不至於鬱鬱寡歡,一時的失望和沮喪不可避免。

而透過選拔的人在短暫狂喜之後也很快就投入了最後的公演準備。

文化祭舞臺彩排。

畢竟是藝術高中,和其他普通高中的文化祭表演不同,首爾藝高的文化祭舞臺是需要彩排的。

雖然不像電視臺那樣有專業的團隊來進行錄製,但作為培養舞臺專業人才後備力量的學校,提供攝像裝置讓相關幕後專業的學生們進行實習和演練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K—POP的繁榮不僅僅只是舞臺上偶像們的功勞,龐大而專業的幕後團隊才是基礎。

偶像的表演是一方面,現場拍攝和幕後剪輯越來越成為決定舞臺成品質量的關鍵。

這一點在SM崛起的電視時代和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明顯。

站在舞臺上發光的是偶像,但決定這光能傳多遠的是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幕後團隊。

觀眾只能看到臺前的偶像,但這舞臺屬於臺前幕後所有人。

首爾藝高除了培養偶像,也會培養幕後人才,一場文化祭舞臺讓全校所有學生都有了參與其中的機會。

所以李成宇最近很忙。

節目名單的確定讓舞臺的準備工作進入了最後階段。

從出場順序安排到主持人的串詞,每場演出的燈光和音樂配合以及佈景的更換,表演者候場的地點和時間,許多細節需要敲定,無數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需要解決。

幕後工作就是這樣,繁雜而瑣碎,和舞臺上精彩的表演比起來顯得那麼的無趣和普通。

但李成宇樂在其中。

他每天定時和整個舞臺籌劃組中各個小組的負責人開會溝通,反覆核對每個節目的各項細節安排,包括但不限於候場順序,表演時長,上臺下臺時間點和路線,麥克風數量和編號,燈光配合等等。

因為早就把每個節目的安排牢記在腦子裡,所以每次開會的時候李成宇思路清晰,言之有物,效率極高,出色的表現贏得了籌備組成員們的一致認可。

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作為被迫跟著不良團體混過一年的人,虛度光陰的代價在韓國這個競爭極為激烈的國家對普通人來說是一件難以承受的事情。

李成宇想盡可能地彌補自己浪費的時間。

這段時間,他過得相當充實。

嗯。

畢竟兩個人的活一個人幹,想不充實都難。

偷懶的人還能有誰呢?

“哦!前輩,又見面了。”

再次見面的時候,易浩彥終於想起了這個學長。

某種程度上說,那次暴力事件中對方還算是小小幫過自己的忙,所以再次見到李成宇,少年的心情還不錯。

這是個聰明且有能力的傢伙,有眼力見,有組織能力,還有點子。之前不良集團能運轉的井井有條,李成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些資訊在恩熙姐提供的資料裡都有,易浩彥自己在和他的短暫接觸中也能感覺到。

鑑於一些原因,最後清理校園的時候易浩彥放過了他,隨後就忘記了這件事。

現在,再次見到對方,男孩也沒什麼特別的惡感,表現的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