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文化祭和運動褲(第1/6頁)
章節報錯
4月,鶯飛草長,大地回春。
隨著新鮮血液的加入和天氣的回暖,一個個年輕的身影開始在校園裡活動,春天的學校裡到處散發著一種活潑向上的味道。
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祭快到了。
作為一所有50多年曆史的學校,舉辦文化祭是首爾藝高的傳統。每年春天,學校都會組織全校性質的文化祭活動,內容主要是一些學校專業專案的展示和社團活動。
一開始,文化祭的內容和大部分學校差不多,都是學校社團的活動展示。後來學校轉型為藝術高中以後,文化祭的內容就漸漸和普通學校有所不同,雖然依然保持了學校各種社團活動的展示部分,但文化祭的重點變成了藝術表演。
各種樂器演奏,繪畫,舞蹈,歌曲,舞臺劇等等學校的專業內容展示成為了首爾藝高校園文化祭的特色。
而自從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韓國製造業以後,痛定思痛的韓國政府調整了以前以製造業出口為主的單一經濟產業結構,提出了以發展第三產業為目標的“文化立國”戰略。隨後,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以電影,電視劇,K—POP,遊戲等為主的“韓流”文化產業開始蓬勃發展,並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其中以SM和JYP為代表的經紀公司培養的韓流偶像開始成為市場追捧的主流。
這種以產業政策為導向的行業發展極大的影響了整個韓國文化市場的資源分配。作為培養藝術人才的專業學校,首爾藝高也不得不跟隨市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專業安排。學生們也在市場的導向下開始越來越多的進入偶像行業,所以校園文化祭的重頭戲也從過去的各種藝術專業展示逐漸開始轉變成了K—POP風格的舞臺表演。
特別是像MBLAQ的李準,FTIsland的李在真,宋承炫,崔敏煥,以及F的崔雪莉和MissA的裴秀智這類明星學生的成功,和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更是加劇了這種變化。
2010年的文化祭上,剛剛出道半年多的F受邀回學校表演,作為校花的崔雪莉就受到了同學們的瘋狂歡迎。
這樣的明星效應下,首爾藝高的校園文化祭漸漸變成了偶像文化祭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雖然表演的節目型別變了,但是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沒變。在學生會的組織和安排下,各個專業的學生們完全有能力自己籌備一場舞臺表演。
實用音樂科,實用舞蹈科,表演藝術科和影視表演科負責臺前,舞蹈,唱歌,表演主持都是這些專業學生的強項。
舞臺美術科和放送演藝科負責幕後。舞臺設計,燈光音樂,佈景配置,節目流程設計,現場安排,整個表演的組織都是這些專業的學生負責。
所以,作為放送演藝科有名的學霸,易浩彥理所當然受到了學生會的邀請,參與組織這次的文化祭活動。
去年他還是剛入學的新人,名聲不顯,而且那時候心理狀態也不好,在學校幾乎是獨來獨往,一點也不想接觸社會,即使被邀請也不會參與。
今年不同。
易浩彥很開心的加入。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因為學校的生活實在太無聊了。。。這樣的活動對百無聊賴的男孩來說簡直就是瞌睡遇到枕頭,一拍即合。
“你要參加學校的文化祭活動?做什麼?”
洗完澡的孫恩熙隨意的把頭髮盤在腦後,穿著居家服懶洋洋地窩在大沙發上,兩條大長腿毫無淑女自覺地擱在茶几上,完全自我放鬆中。
她對弟弟的變化很感興趣。
一直以來易浩彥的社交範圍都侷限在幾個熟悉的人之間,很多活動也都是被動參與,這還是他去學校以後參加的第一個比較大型的社會活動。雖然也是被學生會邀請,算不上主動,但男孩的態度明顯積極了很多。
這對他的病來說,是個非常好的現象。
“幕後工作,我們這個科的人基本都是做幕後的。現在的安排是讓我做節目報名的介面人。”
易浩彥一邊幫裴珠泫整理曬好的衣服,一邊隨口回答。
“介面人?什麼意思?”
“就是學校的舞臺節目需要到我這裡報名登記,然後進行挑選。”
“就這?”
“後面應該還有別的事,畢竟這只是開始。”
“為什麼讓你做介面人?”
“嗯~大概…是因為我長的好看吧~”
“。。。。。。”
“。。。”
一旁默默聽著姐弟倆對話的裴珠泫終於忍不住了。
小姐姐瞪了厚臉皮的易浩彥一眼,放下手裡的衣服,拿了一個小軟墊走到茶几邊示意恩熙姐把腿抬起來,然後替她墊上墊子,讓這位大姐頭可以舒舒服服繼續瀟灑地擱著她那兩條修長的美腿。
“呀~”
易浩彥眼睛都瞪圓了。
“珠泫姐你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這麼明顯區別對待真的好嗎?”
男孩指著那個小墊子,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