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時間都看著雪莉。

“不是偶像這個職業不好,而是韓國的偶像職業不好。

這是不一樣的。

韓國娛樂產業很成熟,各個職業之間分工明確,而且市場很小。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偶像作為娛樂業門檻很低的職業自然好不到哪去。

可是如果是在天朝就不一樣了。

只要能成名,唱歌也好,跳舞也罷,你想做什麼嘗試都是可以的。

你看看香港臺灣的藝人,唱歌紅了就可以嘗試演戲,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都可以。

而且收入很高。

這就是市場成熟度和市場規模的差異。”

易浩彥不意外雪莉會提這個問題,她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丫頭,也會思考一些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會去想的問題。

也許是不幸的童年讓她過早感受了社會的殘酷,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孩子成熟的早。

“至於政府為什麼支援韓流,這是由韓國的經濟結構決定的。

因為本土市場狹小,資源匱乏,韓國是個出口型經濟體。

韓流本質上也是一門出口的生意。

和汽車,半導體和電子產品一樣。

韓流出口的是文化產品,歌曲,影視作品,綜藝節目,明星周邊等,而韓流還可以帶動其他產品的出口。

明星使用的化妝品,服飾,生活用品,遊戲,漫畫,等等各種相關的產品都可以算做韓流相關。

這是一筆大生意。

自1998年,金大中總統提出“文化立國”以後,文化產業實現了爆發式的成長。

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統計,2000年,韓國的文化產業出口只有5億美元;但到了2004年,文化產業就已經成為僅次於汽車製造的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在2010年,達到了32億美元。

2008年至2010年間,韓國文化產業出口規模更是以年均22.5%的速度飛速增長。

目前文化產業已佔韓國GDP的15%左右。

這已經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了,政府當然會鼓勵。

政府鼓勵,資本也樂意投入和宣傳,而這行的從業者年紀又都不大,所以自然就很容易被鼓動和驅使。

孩子們為了明星夢,為了財富,為了舞臺等等各種理由投入其中也是必然。”

“聽上去這和oppa說的未來不一樣啊?國家支援,公司也願意做,然後還能賺不少外匯,感覺做偶像也還挺不錯的!”

恩菲感到奇怪,不只是她,所有的女孩都很奇怪。

這麼來看,韓國偶像不是個很好的職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