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哥,其實在整個行業咱們華鴻的待遇算是比較好的了,我覺得這件事得慎重考慮。另外公司初創,資金充裕,人員結構非常明瞭,發展勢頭強勁,我覺得…”

“誒,你說的我都知道。”

蘇澤抬抬手,打斷喬芸說道:

“我只是有意向,所以具體實施下來,你還需要多招標幾個諮詢公司,在國內國外都可以,這件事兒一定要按華鴻的實際情況來做出計劃。

這件事兒急不得,不過未來總有一天會用到,所以我先和你說一聲。”

華鴻今後蘇澤是不管的,不單單是因為他本身不懂財務,不懂管理,不懂技術。

更重要的是,他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華鴻以及其他企業上面。

在他的想法裡,擁有企業就好比作是擁有江山,江山會倒,人也會老。

他雖然不準備管理華鴻,可這幾天他也多少了解過一些。

一個好的企業,除了領導層重要外,企業管理機制和員工機制,也是決定企業的重中之重。

新華夏和以往封建社會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不是新華夏領導層太優秀,而是機制有了更好的昇華和轉變。

如果企業比作江山,蘇澤更願意做文帝一樣的人物,讓自己的企業平穩發展,打造一個適合且良好的機制管理系統。

然後由他的後代正式接管,爭取創造出一個另一含義的武帝出來。

誰有能力接受華鴻,誰有能力接手鴻聯,接手…

蘇澤的想法雖然稚嫩,不過倒是真實。

甚至,他覺得這完全可以實施。

他今後就去享受人生,四處走走看看。

所以基礎怎麼打,怎麼打好是重中之重。

蘇澤無法確立怎樣的機制是好的,是適合華鴻的,但是他有錢啊。

錢就等於人才,等於可能。

所以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一定要提前確定好激勵物件,激勵股權的比例。激勵制度的考核條件。激勵物件的退出機制等等。

一定要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這件事兒你記一下,隨後的日子裡著手去辦就行了。”

在華鴻上,除了喬芸三人相互制衡外,其實蘇澤心裡還有一個人選。

只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好的,那這件事兒要跟劉總他們說嗎?”

“一會我會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