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沒人敢接的任務(第2/3頁)
章節報錯
…我那只是一家掛靠在研究所的代工小製造公司好不好。
見球踢了過來,吳教授發言:
“蘭教授謬讚了,小工廠而已,談不上什麼製造經驗。
藥物研究實際上是多門學科相結合的專案,比如有機合成、醫學、微生物等,比如張教授那邊有機合成專業就是全國頂尖。
我覺得吧,任務可以進一步細化。我們單位既然有一家制造公司,那我們願意承擔藥物試產任務。”
張教授:……
眾人:……
尼瑪,
試產要你?
東西都做出來了,試產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眾人之中,張教授最牙疼,他看了看微生物方面的頂級專家楊教授,正準備發言,卻突然有一道聲音提前出來了。
“各位,我們可以牽頭來做疫苗研發的任務。”
眾人一驚,尋聲望去,看到了嚴肅發言的一個專家。
眾人頷首。
兩位ZF領導心中更是充滿了敬佩。
危機之前,需要的就是這般有擔當的決心和魄力。
而不是退退縮縮。
這是兩位領導的想法。
而其他的專家都知道,這位教授,其實最擅長的研究領域也是藥物,而不是疫苗。
…疫苗可是比藥物簡單太多。
不過,好過沒人敢接。
在這位專家的帶頭作用下,其他幾個未發言的專家也先後表態,原意參與到疫苗研發工作當中來,承擔部分環節的工作。
一番談論一下,效果不錯,該安排的都有了安排。
但到最後,老院士才發現大家討論的依然是疫苗,沒人敢碰藥物。
似乎大家都很默契地放棄了藥物研究這條路。
“特效藥呢?大家覺得如何?”老院士問。
此話一出,喧譁的場面頓時再一次安靜下來。
第三次落針可聞。
“我的想法是,鑑於藥物研究的困難性,與其分散精力,我郭不如集中實力用於疫苗研究,爭取比所有的郭嘉更快輸出可以上市的疫苗。這樣或許更有成效。”一個專家說。
“我贊同,“伊波拉”流行這麼多年了,即便從爆發之年算起,也十多年了吧?無數的研究所和大公司都在為之奮鬥,但到現在都還沒有特效藥。可見難度確實挺大。”一個專家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