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們將每種解毒素,製作成一個個內外一共三層的球體。

1號球體裡面有1號解毒素,N號球體裡面有N號解毒素。

1號球體的最外層是某種可與水相溶的物質,

球體的中間層,是1號解毒素。

球體的最內層——也就是被1號毒素包裹的物質,可以與2號球體的最外層物質發生不干擾解毒過程的中性反應。

2號球體最外層的物質,無法與水發生反應,只能被1號球體最內層的物質溶解掉。

以此類推。

N1號球體的最外層,只能被N2號最內層的物質溶解,這種情況下,N1號球體中間層的N1號解毒素才會與特定毒素反應。

等N1號解毒素消耗光了,N1號球體的最內層物質才會流出來,溶解掉N號球體的最外層物質。

整個解毒過程裡,在同一時間內,始終只有1種解毒素在生效,且只有在當前解毒素全部與特定毒效發生反應後,才會激發下一種解毒素。

這種製作複合型解毒劑的思路,簡潔明瞭,易於理解,是正常情況下大多數毒物鍊金師都會採用的思路。

製作【塔普興森式複合型解毒劑】的難點在於精確計算【解毒素的劑量】。

製作者得確定特定【毒效的強度】,並製作出相應劑量的解毒素,確保N號解毒素與N號毒素【充分反應且沒有殘餘】。

否則,會出現兩種情況:

號解毒素消耗完了,但N號毒素還有殘餘。此時,N+1號解毒素可能會與N號解毒素髮生反應。

號毒素被清除了,但N號解毒素還有殘餘。此時,N+1號解毒素將無法觸發。

事實上,N號解毒素剛好把N號毒素清除掉,且沒有任何殘餘的可能性非常之低,幾乎不可能實現。

解決這一難點的思路其實比較簡單。

假設觀測到N號毒素的毒效強度為a,需要a份N號解毒素才能正好清除掉。

那麼,在煉製複合型解毒劑的時候,可以放入a+1份N號解毒素。

這樣的話,在清除掉N號毒素的時候,會有大約1份N號解毒素殘餘。

在煉製過程中,煉毒師可以加入【時鐘佐料】來鎖定N號解毒素的有效期。

例如,把N號解毒素的有效期設定為10分鐘。

在受藥者服下複合型解毒劑之後,N號解毒素與N號毒素髮生反應,剩下了1份N號解毒素沒有消耗掉。

這份殘餘的N號解毒素,將在10分鐘後,被時鐘佐料崩解成廢渣,進入人體的腸道內,跟隨排洩物排洩出來。

這樣一來,N+1號解毒素就會因為N號解毒素的消失,而順利地與N+1號毒素髮生反應了。

時鐘佐料來自於功能藥劑學科,是該學科的常見產物。

鍊金室的置物架上,就放著許多供給考生使用的時鐘佐料。

夏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取用考場的時鐘佐料。

只要他能精確鑑定出毒效強度,並且拋開時間觀念,完全沉入到煉毒中,按照【塔普興森式複合型解毒劑】的製藥思路,是完全可以煉製出理想中的產物的。

夏佐掃了眼書桌上的藥劑盒,裡面有十幾支免費提供的熟練級飽腹藥劑。

他放下考試手冊,喝下幾支常規藥劑,解決自己的吃喝拉問題,然後抱著膀子在書桌旁走了幾圈,決定先看看用鍊金殖裝製作的實驗道具上,究竟有多少種毒素。

封閉式操作檯上的猿類手臂,是暴怒巨猿型鍊金殖裝的一部分。

但手冊上沒說是哪一個型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