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打人一定要打臉!
章節報錯
原來早在幾天前,林秋的系統曾給林秋發過提示音。
提示著林秋在近期,位於昔日中原腹地的交東省內,將會出土十分具有歷史感的古籍文獻。
而且古籍文獻採用青銅澆築法,得以長久儲存,且辨認起來十分方便。
魯班書,被譽為是九州第一奇書,其中不僅包含了天文曆法,風水堪輿,其中自然也包括將作之法,奇技淫巧。
後世傳頌的魯班書往往都經過後人杜撰,根本無人見過其真跡。
然而就在林秋透過靳之林和趙國威組織長安城內的所有考古專家去林秋所提供的地址進行試探性挖掘時,果然不出林秋所料,系統提示的地方當真出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文物。
《魯班書甲字篇》!
這一塊塊青銅澆築而成的書片,一共有三百六十片,洋洋灑灑近乎萬字,每一個都是澆築而成,且字跡清晰,雖在土中深埋被挖掘而出時遇見空氣立刻氧化,可這未曾改變青銅器的材料質感,不曾使其變形扭曲。
靳之林的手機在這時也接到了圖片訊息,他迅速地將現場出圖的全部書片內容,發給了林秋。
林秋拿起手機的剎那,不禁嘴角一勾道:“膠東腹地內剛剛出土了《魯班書甲字篇》,有沒有對列國文字有涉獵的文化專家?可以幫著解讀一下。”
靳之林深深地看了一眼林秋,站起身來聲音洪亮:“我來吧!”
九州風物研究院的院長親自投屏,將那出土的書片圖片全部展現在現場所有人的面前。
而後指著其中的一段文字解讀道:“《魯班書甲字篇》中的將作篇中提到,青銅器的澆築方法蠟澆法,為昔日戰國時期的齊國所創,在此之前,春秋時期以及周商代,澆築青銅所使用的是割線法,因此在鑄造大型青銅器時,會在雙耳處有一條明顯的線痕,這就是為了中軸線對稱而使用的割線法,到了戰國中期,齊國的工匠首次提出蠟澆法,避免了明顯的中線,使青銅器看起來更加美觀和大方。”
一時間,賈森徹底懵了。
什麼意思?
他提出《六商》這本書中說過蠟澆法來自於希臘,經波斯而傳入九州本土。
然而《六商》這本書卻早已不復存在,大機率是公知們進行的杜撰,算不得是實打實的證據。
可林秋做為回報,立刻拿出了剛剛出土的珍貴文物書簡的現場直拍圖,直接證明了《六商》一書中提到的觀點全都是錯誤的!
這一下,賈森徹底傻了眼。
“你……你是怎麼……”賈森直到這時才意識到,林秋竟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
連現場考古的照片他都能立刻引用,且時機是如此的恰到好處?
這,簡直不可能!
除非,是林秋早就知道《魯班書甲字篇》的出土地點,是他,是他特意為了這一場辯論賽,讓原本深埋在地下的《魯班書甲字篇》提前出了土!
隨著林秋直接甩出了實質性的證據,賈森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