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交談2(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紅旗拿酒瓶跟楊逸碰了一下杯:
“按照你的說法,所謂的末日其實更像是一場超大規模的衛國戰爭,我們在戰爭初期因為猝不及防和對形勢誤判而損失慘重,但9年後我們其實已經站穩腳跟,甚至開始區域性反攻了。”
楊逸點頭應道:“是這樣沒錯,如果我沒穿越,我現在應該是戰死在異界了。”
“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其實主要是我們華夏贏得利索一點。”
楊逸回憶了一下,他當時畢竟不在國內,很多事是後來正式參軍後從部隊宣傳部門那裡聽來的。
“後面我們做過很多總結,我記住的幾個要點是……”
首先,對華夏來說,造成最大損失的依次是第一波喪屍變異,第一波喪屍變異造成的第二輪直接接觸損失,以及醫療系統被擊穿後造成的正常疾病非正常死亡。
華夏國內的喪屍潮基本被清除乾淨以後,直到楊逸戰死穿越時為止,國內還時不時出現幾個、幾十個變異或疑似變異(指有可能變異但發現時並未變異)病例。
但那個時候,國內對這種事已經有了完善的應急預案:已經變異的,當然是立刻擊斃,然後焚燒。
疑似變異的,隔離治療(主要是全身消毒,治療併發症,其實足夠強壯的人是不會自然變異的),直到無藥可救的變異或者確定痊癒為止。
同時全面普及抗變異疫苗。
所以,第一波喪屍潮之後,華夏國內是整個人類世界最穩定安全的,也因此世界第一工業國發揮出了其強大的生產力,成為整個人類世界的兵工廠和糧食、日常用品供應商。
在這方面,華夏國內反思的是:
一開始就應該高度重視第一次異變造成的喪屍潮,而不是簡單地把這當成一次大型瘟疫。
如果國家能夠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全面安全有效的隔離,那麼第一波變異的人數會有一個數量級下降。
第一波變異造成的直接二次傷害,特別是對醫護人員造成的打擊,也會下降一個數量級。
之後幾年,因缺乏醫護人員造成的人口損失,同樣會大幅度下降。
只要做到這些,別的國家不敢說,華夏自己的人口損失絕對可以下降到千萬級別以內。
而華夏當時的國力,其實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
但困難的是,這需要足夠的情報,使得國內一開始就明白這件事的嚴肅性和真正性質,否則一定會走錯路的,這是沒辦法的事。
“其實,以我的想法,只要國家能接受我的提醒,提前做好準備,我的任務就完成大半了。國家有的是疾控方面的專家,能夠想出更好的應對辦法,國家也有能力完成專家的方案,完美處理第一波異變。”
楊逸做了個小總結:
“等一會我會給你提供幾位專家的姓名,他們現在也應該都是疾控方面的大能,等國家真的相信我說的話,到時候請他們出幾個具體的解決方案就好。”
順便一提,名單裡不會有白鳥的名字,倒不是因為楊逸想要藏私,純粹是白鳥的專業確實不是疾控方面。
實際上,白鳥能在臨床醫學方面成為人類第一異能者,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有太多年輕有為的醫生犧牲在第一波病變造成的二次傷害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