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月球探險(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次試驗,依然是超微細旦絲被蟲洞模型衝破。很顯然,超微細旦絲的延展性是不符合要求的,必須要找到一種更細的,可以拉的更長的絲才能用於太空中的蟲洞捕捉。
蟲洞的洞口直徑,理論上最小也要到10萬公里,這樣才能透過星際飛船,所以這單根絲的最小長度應該是5倍於此,也就是說50萬公里。如此長的一根絲,在太空中不斷,地球上生產的超微細旦絲顯然是不能滿足要求的。
崗子在這件事情上犯了難。
浩瀚的宇宙空間,真的不是在地球上的工程師以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想象的。
到哪裡去找這種物質呢?
崗子走到大車跟前:“沒有辦法,我能提供的所有技術都是國際最先進的,成批次生產,也只是到0.1旦這麼細了。更細的絲根本也做不出來。”
大車:“現在的超微細旦絲是什麼材質的。”
崗子:“超微細旦絲是滌綸和錦綸,原材料就是聚醯胺。聚醯胺就叫尼龍,它是大分子主鏈重複單元中含有醯胺基團的高聚物的總稱。說白了,這些產品都是從石油產品中提煉出來的。”
大車:“那石油是怎麼來的?”
崗子:“從地球形成的時候就有石油了。”
大車:“是的,石油就不是人類創造的,是地球形成時就產生的,它是原料。我認為,要找到這種纖維,就一定不是在地球上找,只有在太空中,才有可能找到這種可以無限延長的纖維。”
海青:“大車,怎麼越聽越糊塗了,你是什麼意思?”
大車:“派人到太陽系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上尋找這種物質。”
宇航員李新迪博士:“大車,這倒是個好主意。我們可以申請星際飛船在地球附近的星球上尋找這種物質。”
大車:“我立刻向指揮中心彙報,請求國家航天局的批准。”
......
二天以後,國家航天局批准李新迪博士親自駕駛星際飛船去太陽系尋找捕捉蟲洞的纖維材料。
這次出發的一共是三艘星際飛船。
一艘指揮飛船01,一艘補給星際飛船02,一艘備用星際飛船03。
首次停留目的地:“月球”。
大車,崗子,海青,老謝、大維參加了這次行動。
此次行動的代號:《漂流6號》
大車和海青跟隨李新迪機長坐在指揮飛船01中。老謝和大維坐在補給飛船02中。
銀川鹽礦星際飛船發射中心有地下隧道連著《國家航天局XH663專案組》指揮中心。數字隧道傳送車從地下400米深的隧道中,運輸了所有擔負宇航任務的人員到發射中心。
春天到了,銀川賀蘭山邊的草地上小花在零零星星的盛開。
七星瓢蟲揮動著小小的翅膀,向藍天中試探,看能否從這朵花上飛翔到下一朵花上。初春的風還是很寒冷,風滾草在地上被春天的風吹著跑的很快。
二個牧羊的年輕人,揮舞著羊鏟在丘陵狀的山地上放羊。
瘦子:“二蛋,你看山裂開了。”
遠處一座山體在緩緩的滑動,慢慢的山頂從中間裂開,露出了黑乎乎巨大的洞口。
二蛋和瘦子趴在地上,二蛋:“地震了?是不是地震了。”
洞口裡面露出了很多鋼架,鋼架緩緩升起,上面的機械手固定著三架怪異的銀色飛船。
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那個洞口發出火光,三架飛機先後向太空飛去。
裂開的山體又緩緩的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