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低著頭心想,眼下這個時刻,西楚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隨時有覆滅的可能,這個李左車何苦這個時候來投降,抬頭說;“兩國‘交’戰的時刻,假投降的很多,他靠得住嗎?”虞子期道;“人就在‘門’外,您不妨當面盤問。”

項羽道;“那麼把他帶進來,我看看這個吧臨江王害的身首異處的李先生到底長了什麼樣的三頭六臂。”

李愚被帶進大廳,項羽一看,這李愚長的還是有幾分文士風采的,羽扇綸巾,儒服白衣,看著像個有學問的,心裡暗自點頭,難怪能把臨江王送到酆都城去,果然有幾分風采。項羽一改往日的狂妄自大,忽然對知識分子客氣起來,擺擺手說;“李愚先生,久仰,請坐。”李愚跪在地上,不敢坐,只是說;“臣有要事在身不敢叨擾,還請霸王示下,對李先生的請求是否答應?”

項羽沉了半天才說;“李左車是秦王的得力謀士,不過是和灌嬰有些爭風吃醋,何苦就要投降反叛,你莫非是來詐降的。”李愚笑道;“李左車是秦王的得力謀士不假,可我確是秦王不共戴天的大仇人,假如李左車想要詐降他會選擇別的人來見霸王,怎麼會讓我這樣的人過來,我已經把秦軍大營的一些情況都詳詳細細的告訴了虞子期大人,如果,我沒有誠意,怎麼可能這樣做。”說著站起身來嘆了口氣,就要往外走。

虞子期使眼‘色’向項羽暗示。項羽心想,當年就是因為沒有聽從亞父、陳平的良言相勸,同時人才,才會導致今天的地步,如今這個時候,絕對不能這樣了。要吸取教訓。

“李先生,請留步”項羽說著從案几後轉了出來。

李愚見項羽想留住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流滿面的說;“李先生生在趙國,趙王不能用他,我為臨江王做謀士,卻害的大王身首異處,真是罪該萬死。趙國和臨江國都是秦國所滅,我們一定要報仇復仇,恢復國家。而這世上可以幫助我們兩個完成夙願得就只有霸王您了,如果霸王肯收留我,為了西楚,就是碎屍萬段我也心甘情願。而且,這件事情對霸王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項羽冷笑道;“這話又從何說起。”李愚見項羽不信,又連忙說道;“臨來的時候,李先生已經吩咐過了,大王收留了我之後,他隨時聚集趙國在秦軍中的殘餘兵力來投奔你,霸王,大敵當前你正需要亞父、李左車這樣的謀士呀!”

項羽一看到人流眼淚心就軟。李愚的話又句句符合他的心意,他很得意的向虞子期看了一眼。虞子期接著問道;“兩國‘交’戰時刻,假投降的‘奸’細很多,誰能保證你是真心實意的。”李愚攤手哭道;“霸王,虞子期將軍,我只不過是個文弱書生,又不能上陣作戰,就是有什麼計策,也只能說出來和諸位商量,聽不聽得還是霸王的事,哪能我一個人說了算。再說,西楚營內的情況我總覺得秦王和灌嬰一清二楚,我想肯定你們這裡有‘奸’細,也用不著我再來假投降了吧。我上有七十父母,下有妻兒老小,假投降,萬一被發現了,還不得被霸王或剝了皮。誰不想多活幾天,我情願做個山野村夫,也不願意冒這個生命的危險。”

項羽聽後不敢完全信任,可要想知道秦營的情況,就要先把他留下。於是就派人給李愚更衣洗塵,聽候使喚。

第二天日懸中天,陳城裡到處都依偎著曬太陽取暖的楚兵。他們懶洋洋地搭著睏倦的眼瞼,無‘精’打采地斜在朝陽的地方,扯著酣聲,沉浸在遙遠的夢鄉。出征在外,身上衣服單薄,夜裡十幾個人一條被子,一個個被凍得渾身打顫,只得起來靠跑步、蹦跳等活動取暖。白天,暖融融的太陽掛在空中,士兵們視如珍寶,爭相在無風朝陽的地方搶一塊地盤曬太陽。

至此,有些人才明白王竹為什麼要選擇天寒地凍的季節向楚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

陳城在暖烘烘的陽光中悄無聲息。

項羽在城內巡視了一圈,覺得士兵們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他束手無策,回來後,覺得四肢無力,正想休息一會兒,這時,有人來報:“大王,秦王在垓下挑戰。”來人呈遞上韓信的挑戰書,項羽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天下人心皆背楚,九州乾坤已姓贏,秦王大軍屯垓下,箭‘射’刀斬霸王頭。”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如果霸王不敢來迎戰,有意稱臣於秦,秦王念在霸王叔叔項伯的份上,還可以賜給王位和封地。

項羽看罷憤怒的目光差點把羊皮戰書穿透。“我項羽從會稽起兵,打了七十幾仗,每戰必贏,從來就沒有過怕字,難道今天怕了那個紈絝子弟秦二世。”項羽“鏘”的一聲‘抽’出掛在牆上的寶劍,“啪”的像屋角的銅鼎劈去,只聽炸雷一聲巨響,銅鼎被劈成兩半。那位使者被嚇得坐在地上,半天才被人像死狗一樣拖走。

“傳我命令,立即出兵垓下!”

此言一出,屋內頓時跪倒一片。

“大王,這是秦王的‘誘’敵之計。他怕大王按兵不動,特意編這些髒話來‘激’怒大王,要是大王出兵,正中了他的詭計啊!”鍾離昧、桓楚、季布等將是都竭力勸阻項羽。

這時,項羽想起了那個名叫李愚的人來,他派人叫來李愚,說明原委,問;“李先生有何高見?”

李愚興奮的說;“大王不必煩惱,這種狂妄不著邊際的話,嚇不倒大王。不過,大王也不能老是呆在陳城裡,秦王派王陵、袁生、章邯專‘門’把守敖倉。蕭何、公子嬰把陳留、三秦的糧食源源不斷的供給秦軍,陳城的糧食能比得過秦國嗎?我們遠道而來沒有禦寒棉衣,而秦王灌嬰豐衣足食。以這種劣勢守城能撐得了多少時日?國家都會因為軍隊出動長久而貧窮,何況是這麼一座小縣城。

孫子兵法上說:敵人派來的使者措辭謙虛卻在加緊戰備的,是準備進攻;措辭強硬而擺出不可侵犯的姿態的,是準備後退。有此看來,秦王並沒有進攻的打算。我們若是乘其不備,一舉打過去,秦王非措手不及不可,秦營沒有準備,我們勝利就有**成把握。萬一大王打不贏,我們還可以退回來固守。久不進攻,勢必城空糧絕,束手就擒。倘若進攻,卻有一份勝利的希望,最壞不過是退回來再守,孰重孰輕,**大王定奪。我是新來的,請各位將軍拿個主意吧。”

項羽、季布等十分贊同李愚的意見,當即點集二十萬‘精’兵強將乘夜進攻垓下。在李愚的一頓護佑之下,項羽對於此次進攻信心十足,滿以為秦王秦軍會坐以待斃,殊不知,一張羅網已經張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