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真的值得嗎?管津文問過自己。

明明每天繼續跟大洋彼岸的林零抽出時間發兩句早晚安,這段關係就能憑藉兩個人濃烈的情感和這一絲一縷的聯絡維繫下去。那樣的話,林零就是不曾離開他的,就是始終屬於他且絕對深愛他的。可是那樣之後呢?管津文不可能把自己每天非常有限的休息時間全部投入到陪伴林零這件事情上。他也是人,組織上的事情把他的心力透支得所剩無幾。

平心而論,他做不到。

最多就是跟林零做一點毫無營養的交流。管津文深知,這樣的交流會攫取林零的很多精力,會讓她產生極大的消耗。

還會無形當中讓林零放大自己對於管津文的依賴感,從這已經因為異地的原因,變得看不見摸不著的親密關係中獲得更加不穩定的情緒。

林零很愛他,他當然知道。

她會為了這份愛繼續硬撐,他也明白。

為了終止兩個人之間這種詭異的氛圍,戒斷林零心裡愈演愈烈的依戀情結。總要有個人先後撤一步的。

先後撤的這個人,就成為了必須時刻維持自己的框架,保持沉默的那一方。哪怕心裡再恐懼失去,再擔心對方,有再多的情感波動,也必須時刻端住。

只要把後撤的決定取消,那麼無論後撤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都會前功盡棄。

……

“大橙子,你讀讀這個,寫得怎麼樣?”林零現在沒有了管津文這位“忠實讀者”,所以就總是拉上魏澄來品評自己的。

雖說管津文承諾過以後他會成為林零的固定讀者,並且願意長期為她支付稿費,可是戀愛時侯做的承諾,也只有戀愛期間才能作數。

“……林零姐,你這個設定好帶感啊。女主看似一位作家,實際上她才是這幾起案件的幕後兇手,而男主恰好是警員,發現了女主的殺人證據的同時還深愛著她。這個矛盾真的讓人慾罷不能。”林零的存稿已經寫好了大半本,魏澄一口氣讀下來大呼過癮,尤其對人物設定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我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到這一層,”看魏澄正在興頭上,林零想展開講一講人物設定這回事,“但就是感覺,所謂的愛情,其實就是有一層博弈的意思在裡面。我做出這樣的人物設定,就是把這種博弈的關係顯化了而已。”

“這……怎麼去理解啊?”魏澄神經比較大條。在她的印象裡,自己和周欽的關係好像沒有這麼“對立”啊,大家對於對方的需求和情感都是非常簡單純粹的。

“其實這種觀點倒也不是否定愛情吧,但愛情的核心就包含了競爭。男性和女性之間,其實不存在任何絕對無私的付出和絕對無條件的愛意的。對方愛你,或者說對方願意愛你,都是因為你有讓對方無法放棄的不可替代性。大家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維繫和經營感情,實際上各自的心底裡也還是在暗暗較勁。我們不斷地向對方強調自己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然後試圖競爭自己在一段關係裡的主動權。”

……這些事情如果不解釋得這麼具象,人們還是可以對愛情懷有一些天真爛漫的憧憬的。

可是這是成年人的世界,成年人才談愛。

成年人口中的東西,就已經不可能那樣純粹了。

裡的女主和男主在男主偵破其他案件期間以及生活中的各種交集都培養出濃郁的情愫,加上女主富有魅力,像罌粟一樣讓人上癮和痴迷,而她殺了人的犯罪事實又會加重男主心裡對她的情緒……情緒因她而波動,記憶被她所牽引,就產生了狗屁不通蠻不講理的愛情。

林零呢?林零對管津文又是什麼所謂的曠世奇戀嗎?

並不是。

管津文在她的眼裡是救贖,是解藥。

是在她整個人都置身陰影當中的時候,給她關心和愛護的人。

是盲人不得不需要行走的時候所拄著的柺杖。

她極力掩蓋自己想要依靠著管津文的關心和愛護走出抑鬱的事實,甚至在管津文看到她的藥那一天,想解釋些什麼都大腦一片空白。

她愛那份救贖,愛那顆解藥,愛那個光風霽月的自己。

但那些都不是管津文。

管津文又在愛些什麼呢?她麼?真的愛她又怎麼可能捨得鬆手呢?

既然按照這樣的思維邏輯,他們之間實在不存在那種純淨無暇的“愛情”,那此刻在林零的心底瘋狂撕咬啃齧的,讓她痛苦難耐的,究竟是什麼?

總不至於,是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