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真心之戀,出診治傷(第2/2頁)
章節報錯
古磊深深地懂得,如果他接受了她的這份愛,到後來也許是害了她的一生,看著書記一家對自己這麼的好,他更是不忍心傷害到蘭花和她的爸媽。他願意永遠把她當做妹妹看待,一輩子去關心護呵她。
有一天,大隊部的上海知青點,有一位知識青年跌傷了腳捎口信給醫療室,請醫生出診。古磊是草藥傷科醫生,應該是他去出診。於是,他立即帶著藥箱騎著腳踏車冒著冬天的嚴寒急忙趕到了知青點的屋子裡。
他看見一位女知青躺在床上,臉色非常痛苦。女知青告訴他,她是在勞動中不注意扭到了左腳踝關節,現在疼痛難忍。
這位女知青姓方名敏,是在一個小時前在田裡幹活,不注意扭傷了左腳的踝關節,傷後不能行走,還是由人揹回來的。揹回來就躺在床,不動也感到疼痛。
古磊看過傷情後,立即為她按摩推拿,理筋正骨,復位敷藥。包紮處理。處理完後,這個女知青便說不痛了。這位女知青非常感激古磊,滿口誇他醫術高明。古磊對她笑笑說,要完全好還必須好多一天呢。
女知青開始與古磊起了天,聊了一會兒,都感到兩人之間非常的有話可聊,而且說話都有著共同的語言。
這位女知青是上海黃浦江邊上的人。高中剛畢業就趕上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她到這裡插隊還不到半年時間。
她對古磊說,自已出生在上海一個工人的家庭。家裡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父母是上海一家廠裡的普通工人,家裡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到來,她為了讓哥哥不下鄉,自己主動到居民委員會報名下鄉插隊。她是屬第一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來到這裡的。
來到農村插隊後,她才感到農村比較艱苦。不但要親自煮飯吃,還要到田間學習做農活。開始,每天辛苦的田間勞動讓她哭過,經過慢慢鍛練,現有比較適應了農村田間勞動的生活。
她認為自己非常能吃苦,她吃苦堅持著參加各種田間勞動,希望自己在農村表現好一些,爭取早日回到上海。
古磊和她聊得很有興趣,他感到自己和這位從上海來到這裡的女知識青年有著相同的地方,因為他和她都是從外地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
他十分讚賞這個女知青的吃苦精神,她能夠毫不畏懼地從一個大都市來到這裡鍛鍊,而且很快地適應了農村這種比較艱苦的勞動生活,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古磊和她第一次接觸就有著這樣的交流興趣和共同語言,可見他倆也許是有一點人生緣份吧。本來他為她處理好腳傷之後是要離開的。未想到竟然坐下來和她聊起了天,而且聊得非常快樂,讓他自己都感到奇怪。
她的腳傷並不輕,不是幾天就能完全恢復,必須隔幾天又要過來換一次藥。他每次過來換藥都要和她聊上一會兒。
古磊為她治腳傷,來來去去,跑了半個多月才把她的腳完全治癒。最後一次看傷,這個女知青為了感謝他,特意留他在知青點吃了一餐簡單的午餐。臨走時,她還拿出了從上海家裡寄來的餅乾和一個藝術品送給他。
古磊在醫療室當赤腳醫生,因為勤奮好學,他不但能用中草藥看傷科的病,還學會了看輕度感冒咳嗽,腹痛腹瀉的常見病。還學會了打針發藥,中西醫的知識在這裡讓他學到了不少。
醫療室另外兩個人都是本地人,家裡離醫療室也不是很遠。除晚上輪到值班外都是回家裡住宿。古磊在這裡沒有家,只有住在醫療室裡。但是,他每隔一二天都會去蘭花家裡看看或吃頓飯。
公社醫院開展醫生培訓班,古磊立即去報了名。他十分想多學一點醫療技術知識。也許當時他有這種想法。準備這一輩子就做一個醫生吧。
蘭花和古磊的相愛,越來越公開化了。上下村民,全大隊的人都在注示著。有人開玩笑問到書記這件事時,書記總是回答他們說,“沒有這樣的事”。但是,鄭書記對古磊這個女婿的認可態度開始在慢慢預設了。
蘭花已經把古磊當做了自己的物件,有的村民在她面前提起她和古磊的事,她總是微笑地表示著認可。有人說風涼話,說古磊是外鄉人靠不住,要考慮清楚啊,她還會滿臉不喜歡地回答人家,“外地人怎麼樣,還不是人嗎”,說得這個人自討沒趣。
愛情就是這樣,一旦真正的投入就會走火入魔,十頭黃牛都是難以拉回頭的。有人說,男女之間的愛情就如一罐蜂蜜,如果吃上一口,必然使你回味無窮,甜蜜難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