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書記之薦,聘為村醫(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四章,書記之薦,聘為村醫
這位書記姓鄭,在本地當了十幾年的書記,是一個非常有資歷的鄉村幹部,在地方上稱得上一個說一不二的人,他在村民中非常有威信。
他生了一男一女,女兒大,兒子小。女兒蘭花比古磊小四歲,兒子還在讀小學。
在農村,大隊書記這樣的幹部也算一個了不起的大官,村民對大隊書記是畢恭畢敬的,而且特別受到尊重。
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大隊,自然村子多,土地範圍也寬闊,人口也多,近三十個村子的人都是在他的菅理之下。
鄭書記為人口碑極好,他待人十分的熱情,無論什麼人,什麼事找到他都會熱情地去面對。
村民請他辦事,辦得到或辦不到,都會給村民一個答覆和交待,非常有責任心。
只要不違背政策和法律的事情找到他,他都會想方設法為人排憂解難儘量做到讓人滿意,所以村民對他有著很多的好評。
特別是處理村民矛盾和糾紛的問題上,他一定會做到公正與公平。使村民對他很是信任,也受到群民的支援。
幾次的運動中,他能夠坐在書紀這個位置上隱如泰山,可見他為人為事都是做得非常不錯,也體現了他的工作能力。
大隊書記這個官也是很難當的,上面有領導,下面有群眾,錯綜複雜的事情很多,如果處理沒有一定方法,要做到上下都滿意,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公社和縣裡每次評比先進與模範都少不了他的名額,有時還會把他作為農村基層領導幹部工作的典型人物予以表揚和宣傳。
鄭書記在村民人的眼裡就是這樣一個有能力又有威信的好書記。
外地人落戶,在當時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像古磊這樣從天上掉下來的人,個人身份就是一個大問題。不經過認真詳細的調查,要想這裡入戶這是不可能的。
古磊在這裡不但落腳入了戶,還當上了赤足醫生,如果不是鄭書記頂力幫助,疏通各種關係,辦這樣的事情比蹬天還難。按上面規定,要入本地村民的正式戶口,不但要有真實的身份證明,還要透過詳細的外地調查。
村裡生產隊是一關,大隊隊委會是一關,公社派出所是一關,最後到縣公安局才能正式批准下來。
鄭書記為了留住這個外來的醫生,他想方設法為他辦好了一切有關證明。在大隊審查時,不知說了多少推薦的話。他的理由是,為大隊的群眾找一個真正有技術有本領的好醫生。找一個好醫生,是為村民健康辦大好事,所以他的推薦得到了幹部和村民的支援。
古磊運氣的確很好,能在這陌生的外地遇上這樣一個能看重他的人,而且盡力幫他的忙,這是古磊人生命運中的大幸。
醫療室只有三個人,一箇中年中醫和一個懂得點西醫的年青醫生。古磊在醫療室算是一個傷科草藥醫生。
草醫草藥在當時的年代是非常紅火的。因為這個時候,農村是十分的缺醫缺藥,之所以大力提倡發展民間草醫草藥。
在這個時代的人應當記得,有一部宣傳草醫草醫的電影“苗醫”放遍了全國各地的城市與鄉村,讓看過的人都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影響很大,紅遍全國,家喻戶曉,而且讓這些做赤足醫生的人也帶來了自信和光榮。
古磊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在醫療室為人謙遜慎重,做事吃苦肯幹,低調和人相處。他還是一個求知如渴的人,凡不懂的就問,凡不會的就學,願意吃苦,努力鑽研。他向懂中醫的人學習中醫,向懂西醫的人學習西醫。還學習打針發藥。
他腦子反映很快,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醫療室的雜事累活,他都會搶著去幹,所以他和醫療室另外的兩個醫生相處得如非常好。
古磊知道自己的醫藥知識欠缺,因為他只不過跟著李強學了幾天的傷科跌打藥,在醫藥知識方面,他清楚自己還是不懂。
他來到醫療室之後拼命的向別的醫生學習。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到二個多月的時間便學會了不少的醫療技術知識。他學會了開處方,學會了看傷風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