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以後收拾起來也算是師出有名。

“很好,武林方面接下來我們就是要跟朝廷搶時間,如果我所料不錯,那位紹敏郡主應該已經按捺不住了——畢竟成昆已經在我們手裡待了這麼久。”

眾人聞言當即哈哈大笑起來。

唯有少林派面露苦色,固不待言。

“至於軍隊建設方面也要同步進行,蝠王,我跟你要的人找全了沒有?”

“稟報教主,哦不對,稟報盟主,大部分人已經找到。”

他說著就遞給顧海超一份名單。

顧海超接過以後掃了一眼,徐達、常遇春、湯和、胡大海、藍玉、胡維庸、李善長、劉基……

還是那句話,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幹。

儘管沒有實踐過自己到底是不是帶兵打仗那塊料,但既然這些人都是能在歷史上留下事蹟的名將,那用他們準沒錯。

況且如今的他們都未發跡,在這種時候找到他們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知遇之恩了。

“還有第二件事。”

顧海超淡淡地說出了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只要是學過歷史,或是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對於這九個字自然都不會陌生。

但在如今這個時代,顧海超絕對是第一個提出它的人。

旁的不說,原本一直縮在角落默不作聲的朱元璋在聽到這九個字以後雙目立馬爆發出一陣精光。

儘管他馬上又低下頭,但這一抹精光依舊被顧海超所發現。

然而顧海超並不在意。

根據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此時此刻的元朝已經走到了它生命的末期。

無論有沒有朱元璋這個人,這個時代都將會結束,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

這件事情具有歷史必然性。

身為一個瞭解歷史走向的穿越者,還具備著碾壓同時代的武力,如果連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那乾脆別混了。

聽到顧海超這麼說,除了朱元璋以外的人也是細細思索起來。

很快,腦子靈活一點的頓時面露恍然之色,顯然是已經想到了這樣做的好處。

木訥些的則是面露不解之色。

不過沒關係,想不通就慢慢想。

還是那句話,時間會解答他們所有的疑惑。

安排完這一切,顧海超就準備帶人出門了。

明教總舵的位置過於偏西,這並不利於接下來的一系列行動。

所以顧海超成為明教教主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決定要把總舵移到關內。

兩手抓的第一手,解決武林問題。

第一站按說應該是崆峒派。

畢竟除了崑崙派之外離明教最近的就是它了。

只是崆峒派實力令人捉急,再加上這次圍攻光明頂,六大派本來就帶走了大部分精銳,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顧海超覺得沒必要親自對付他們。

華山、峨嵋也是同理。

這樣一來需要顧海超親自出手的就只剩下了少林和武當。

想到這裡,顧海超突然有了一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