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人驚喜的是,青臺縣歷經半年時間,百姓們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收穫,這也讓孟緣鬆了一口氣。

畢竟先前都是他每日發放糧食,他徵收的糧食自然是不夠的,最後沒有辦法,孟緣只得先行找有存糧的百姓借糧。

正是因為如此,孟緣才撐到了今天。

——

蕭國邊境,一處軍營處。

“快換上便裝,我們要去徵收糧食了。”

一名軍官對著身前的數百名士兵大聲說道。

軍官所說的徵收糧食並不是找本國百姓,而是去到青臺縣中。

是的,他們就是先前趙萬一所說的那群“土匪”。

如今到了收穫時節,正是他們去前徵糧的時候。

一番修整過後,他們推上了板車,開始往青臺縣趕去。

只是當他們趕到的時候,卻驚訝的張開了嘴,因為此時的青臺縣城早已變了模樣。

此時孟緣正端坐在城牆之上,在城門下方則是嚴陣以待計程車兵們。

“殺!”

孟緣一聲令下,兩千士兵捲起道道灰塵衝向那群“土匪”。

望著人數比他們多了數倍,眼中冒光計程車兵,扮做土匪的蕭國士兵一下子就慌了神。

紛紛丟下手中的板車拔腿就跑,可惜的是,青臺縣兵平日裡的訓練更多,不一會功夫便將這些人全部俘虜。

孟緣沒有細看,只是吩咐趙萬一將他們拉去當苦力。

孟緣並非心慈手軟,他只是想利用每一份力量壯大自己罷了。

……

有道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此時的皇帝,就陷入了焦頭爛額的狀態。

因為當初的蝗災不僅沒有停息,反而席捲了陳國全境,雖說搶救及時,但還是有很多糧食入了蝗蟲的口中。

正是因為如此,天下紛紛流言四起。

說是因為皇帝的殘暴才導致了此次蝗災,更有甚者直接說皇帝德不配位。

這套說法不知不覺就傳遍了整個陳國,最後逼得皇帝不得已釋出了一篇《罪己詔》。

可惜的是,作用甚微,百姓因為活不下去,開始強闖官府和鄉間地主家中,整個陳國漸漸的有了些亂像。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之所以流言能夠流傳出去,這不得不得歸功於隱藏著的前朝餘孽。

正是因為他們的推波助瀾才導致皇帝的聲望大跌。

當陳國開始動盪起來之後,他們的目的便達成了。

一個個紛紛冒頭,藉著替天行道的由頭,裹協群眾開始造反。

聽聞此訊息的皇帝震怒,隨即派遣軍隊前去鎮壓,然而帶隊的卻不是湯若行。

自從皇帝封他為安平侯之後,他便辭去了大將軍的位置,回到家中安心的當起了閒散侯爺。

而帶隊的人則是皇帝的心腹愛將,他因為忠誠,被皇帝委於重任。

可惜很多時候,只有一顆忠誠的心是沒用的,他率領五萬正規軍,竟然沒有鎮壓得了叛亂,反而還狠狠的打了幾場敗仗。

至此以後,鎮壓一事就陷入了僵局。

朝中有人提議讓湯若行再次提槍上馬,率領軍隊,但卻被皇帝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他依舊固執的讓心腹愛將率領軍隊前去鎮壓,哪怕效果微乎其微。

想想也是,他好不容易收回了湯若行手中的兵權,怎麼捨得輕易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