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當朝大將軍之子,不僅沒有頹唐度日,成為紈絝。

反而銳意進取,以十六歲的弱冠之齡,連奪兩元,登上了天子之堂。

“果真是虎父無犬子啊……”

皇帝心中暗歎,隨後吩咐侍從,將早已準備好的題目取出來分發給考生們。

拿到題目的孟緣開始細細揣摩起來,皇帝出的題正是他此時的疑惑。

大概意思是,如何應對當今各國遺民與本國居民的矛盾問題。

想了約莫一刻鐘,孟緣便理清了思路,開始動筆。

……

孟緣一旦理清思路之後,下筆就會極快,一篇策論寫了約莫兩個時辰,共計十餘張紙。

從頭到尾細細察看之後,孟緣便拱了拱手將考卷交於旁邊的考官查閱,隨後到了一旁等待他人做完。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時辰,所有的人都已經將考卷做完。

“爾等先行回去吧,兩天之後便會放榜。”

主考官對著孟緣等人道了句。

眾人拱手稱是,便各自退了出去。

等到眾人離去,考官們開始查閱各篇策論,最後根據多次交叉審判,選擇出了十份最富文采,最有可行度的策論。

“陛下,請過目。”

主考官將十份策論交於皇帝手中,隨後便安靜等待一旁。

皇帝開始細細品讀,隨後選出了最和心意的三篇。

“這兩篇是何人所做?”

皇帝指了指其中的兩篇策論,這是最合他心意的,他在心裡難以取捨,無法評定出誰更優異。

“陛下,這篇《國野論》是大將軍之子,湯長庚所做。”

“另一篇《分化論》則是會試第二名,王翰所做。”

皇帝心裡細細思索,要不要成就孟緣的三元美名,最後湯若行的身影在他腦中一晃而過。

“罷了,就當是對湯家的補償吧。”

心中暗道之後,便取過硃砂毛筆在孟緣的考卷上寫下了一個【一】字。

孟緣回到自家院落之後,開始了撫琴。

隨著琴聲悠悠,他的心裡有些悵然。

歷經十年,他終於完成了科舉之途,今日無論結果如何,他都要正式登上舞臺了。

這些年他早就將自己今後的道路規劃好了,只待成績出來之後,他便會前往邊陲之地。

暗中積蓄實力,等待朝廷動亂。

根據他的瞭解,此時的陳國大致相當於他前世的秦朝,雖然佔領了宋蔡兩國的國土,但是卻沒有降伏他們的內心。

想必日後一定會進行造反,這個時候就是孟緣一舉完成改朝換代的時機。

這些年間,卲煜一直擔任成湯縣的縣令,雖說按照制度來說,本該五年一輪換的。

但是因為這些年陳國一直忙於處理新增的領土,便沒有進行輪換。

所以成湯縣,其實基本上已經算是孟緣的囊中之物了。

早在三年前,孟緣便與卲煜坦白了,表明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卲煜雖有些吃驚,但還是選擇了效忠,他不會忘記,是孟緣將他從京中撈出,讓他能夠養活妻兒。

對於他來說,孟緣不僅是他的師弟,更是對他有著知遇之恩。

時間很快,轉眼兩天時間已過,到了朝廷放榜之時,此時人聲鼎沸,眾人的目光凝聚在手拿皇榜計程車兵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