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第二天晚上,趙老四回來之後一直悶悶不樂,在妻子的追問下他終於突出了實情。

“邊境又要打仗了,朝廷徵兵到了我們村,聽村長說,每家每戶必須出一個男丁去參軍。”

聽到這個訊息的趙李氏,突然開始落淚了。

“當家的,你要是走了,咋娘倆可怎麼活呀!”

趙老四最後只得以一聲嘆息,結束了這個話題。

而一旁的孟緣也陷入了沉思,若是他的父親去打仗,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打多久,他們娘倆能撐到戰爭結束的那個時候嗎?

況且孟緣也不會忘記那句古言所說——古來征戰幾人回。

若是趙老四從此一去不回了,留下他們孤兒寡母又該怎麼辦。

要知道他如今也就才七歲,若是家中沒有了父親支撐,那麼全部壓力就會落在他和他的母親身上。

他們能夠在這個世道活下去嗎?

然而無論孟緣怎麼擔憂,事情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三日之後,趙老四便跟隨徵兵的人去了邊境。

至此之後,孟緣一家便開始日漸窮苦,少了家裡的頂樑柱,趙李氏只得一人扛起鋤頭去田間勞作。

孟緣於心不忍,便拖著瘦小的身軀拿起小籮筐幫他母親做一些事情。

娘倆雖然勞苦萬分,但是卻還是勉強活下來了。

五年後——

此時的孟緣已經十二歲了,長期的勞作將他的臉曬得黝黑。戰爭在一年前便結束了,然而趙老四卻沒有回來。

同村的人回來之後,告訴他娘倆,趙老四在參軍後的第二年,被流箭射中了胸膛。

就此犧牲了……

聽聞這個訊息的趙李氏當場昏厥在地,醒過來之後躲在屋裡哭了三天。

哭完之後,將孟緣緊緊摟入懷中。孟緣知道,他已經是他母親的全部了。

自那天以後,他的母親更加的拼命了,白天在田間勞作,晚上點著油燈縫製著衣服。

三十歲左右的年紀,看起來卻如同四十幾歲一般。

孟緣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好在如今他已經12歲了,已經勉強算個大人了。

他打算等這次秋收過後,就和母親商量,將家中田地賣出,到城中經商去。

因為他知道,若是不做出改變,那麼他的一生就會在田間度過。

秋收之後,孟緣將稅繳納之後便把剩下的糧食全部變賣,與之一起的還有那幾塊天地。

雖然如今剛剛經歷戰亂,田價不高,但仍然獲得二十五兩白銀。

有著這二十五兩白銀,孟緣娘倆次日一大早便出發了,他們要去距離此地一百里的滄源城。

等到他們到達滄源城前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下午了。

孟緣帶著母親找到了牙人,拖他幫忙尋找一個出租的房子,不需要太大夠他們娘倆居住即可。

很快,他們便住進了一個小衚衕之中。

等到安頓下來之後,孟緣開始去街上探訪,他要尋找一個商機,藉此用來養家。

而他的母親也想出門找些活計,但被他阻止了。母親雖然困惑,但還是選擇了聽從他的意見。

因為這些年來,孟緣成熟的不像一個孩子,早早的便有了主見,很多事情都是聽從孟緣的安排。

等到孟緣出門探訪之後,他心裡有了些許想法,他找到了生財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