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武人地位低下,所以在軍隊裡面,冒充軍功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沒辦法,當兵吃餉能有幾個錢,還不如那些軍功斬級來的划算。

特別是有了李綱等人為了出於政治考量而大肆宣揚之後,整個河東的天都變了。一時之間,上到天子宰執,再到朝堂諸公,甚至就連不知情的百姓黎民,也無不歡呼雀躍。

夢想當上中興之君的趙桓都已經忘了自己到底姓什麼,更是猛地強硬了起來。不僅收回了之前所做的議和決定,還把矛頭對準了那些主和派。

當然,這些也無可厚非,國力強大,當天子的難免會硬氣一些嘛。可事實卻恰恰相反,河東現如今都是小打小鬧,對於宋金的大局來看,其實根本無關痛癢。

再說了,那大金國的國相粘罕,難道就那麼沒本事?這裡打一場敗仗,然後那裡又被宋軍滅了威風?

答案是不可能!這老小子說不定在醞釀什麼大招呢!

可是如今的河東也好還是那朝堂上也罷,誰也沒有理會河東暗地裡的波動。殊不知在金軍一系列的操作之下,大宋京都的面門已經完全暴露了出來!

歷史上對於歷朝歷代的末代皇帝的評價,其實都是褒貶不一。然而,對於欽宗趙桓的評價卻是罕見的十分統一。

史書記載,欽宗趙桓是個忠奸不辨,是非不分,朝令夕改,利令智昏的昏君!

說實話,這位北宋的末代皇帝,倘若他真要是個中興之主的話,那麼他肯定就會發現河東捷報裡面的水分。

是啊,若把那些捷報所報的軍功都加起來,便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也就是說,如果真如捷報所言,那金人的西路軍豈不是出師未捷就身已先死了?

當然,這裡面也有主戰派推波助瀾的原因。的確,李綱想的真不錯,他是想借著這股風,能夠把大宋禁軍的風氣全都扼殺掉,從而扶持花費不高的廂軍上位。

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所以李綱這一手好棋,無形之中就已經落了下風!

不過還好,劉文昊和解潛等人已經算是拖住了大金西路軍的步伐。別管粘罕到底憋的什麼屁,反正現在河東還是安全無恙的。

而與西路軍相比,金軍東路的統帥,大金二太子斡離不似乎是順暢了一些。在進攻雄州時,僅僅只是三天的功夫,那被人稱為鐵板一塊的雄州便舉城投降了!

本來斡離不覺得這一次南下,務必要把大宋給滅了,然而他們還是遇到了難題。

趨軍南下到了河北真定府,金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難以破城的情況下,斡離不又像上次一樣,想著趨軍南下。

可這次,他赫然發現,大宋的河北已成了鐵桶一般。幾乎所有重要州府,執行的都是堅壁清野,固守不出。無論攻向哪一座城池,都會遭到當頭一棒。

斡離不見真定府嚴陣以待,決定故伎重施,打算先掃清真定外圍,再全力進攻真定。而其第一個目標,就是真定西側的井陘縣。

然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井陘原本就是如今大宋太尉种師中的防線。別看种師中已經調往河東,可井陘的防禦依然如同鐵桶一般。

特別是井陘守將劉革華,見金軍來攻,不僅指揮士卒拼死防守。當天,在其率領之下又夜襲金營,斬首數百級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