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大家的前途卻又讓眾人有些不明所以,特別是李岸對此更是有些不滿。

是的,這看似給眾人升官的詔令,卻隱隱釋放著另外一個訊號:凡是當初李綱的追隨者,此次都不在升職範圍內,只能說相當於平調或是降職。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朝中那些諸公們到現在還在藉此打擊異己嗎?

但剛想到這裡,李岸還是搖了搖頭,覺得又不大可能。可就在下一瞬,他突然明白到了此中之意。

可不是麼,當初若不是李綱,或許金軍去年就已攻破大宋國都,所以這一次趙桓下的詔書內容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麼說吧,趙桓下旨還是為了討好金人!

是啊,看到沒有,河東範圍內,特別是太原任上的各級官吏,都有新的任命。雖然大多都調離河東,可眾人的前程卻也不賴。

李岸被調入成都府路轉運司,雖只是個監察判官,但那絕對是個肥差。只是劉文昊的任命卻有些差強人意,他被調入利州路,閬州下轄的緊縣蒼溪權知蒼溪縣。

大宋官制,若官員品秩高於州格,用“判”字;官員品秩與州格相等,則用“知”字。至於官員品秩較低,則用權知。

所以在這一刻,劉文昊的前途就是個緊縣知縣。

大宋縣分十等,緊縣排在六等,一般來說,人口戶數達到兩千以上稱為緊縣,達到三千戶則成為望縣。

就比如張元幹,此次朝廷給他下達的任命,就是一望縣的縣丞。對於他暫且不說,就說李岸之所以不滿,也是為了劉文昊。

乖乖,別的不說,就說一下劉文昊守住西城這麼個功勞,整個河東都已淪陷的情況下,西城依舊屹立不倒,哪怕是讓他官升三級,權知閬州,任知州一職也不為過。

當然,劉文昊還很年輕,以後機會多的是,但話說回來,朝廷還是不開眼啊!

而李岸之所以能撈到個肥差,或許也跟他這一年多的運作有關。

至於李彥仙等軍中低階將領,在這聖旨上體現的卻並不明顯,也是,誰讓他們的品秩太低,趙桓怎能知曉一二呢?

況且就連劉文昊也是挨著王稟的光,若不是在這之前老將軍多次推薦,估計他根本就不會入了朝廷諸公的眼。

此時那老太監康力或許也察覺到了一絲苗頭,所以在唸完聖旨之後,更是對此勉勵一番。

這麼說吧,康力自從來到河東之後,尤其是看到這曾經的大好河山變成如此模樣,更是痛心不已!

別說,這老太監還頗有一副家國情懷。也正是如此,在從金人那裡知曉了西城之後,這才又挑挑揀揀,將劉文昊等人的任職前途都一一講了出來。

然而在他念完了聖旨,等著劉文昊等人奉旨之時,讓他沒想到的是,眼前那小子竟會如此大膽,竟敢抗旨不尊,甚至還大言不慚的說道:“下臣劉文昊不奉旨不投降!如若金人真的想要河東全境,那不妨真刀真槍的在下臣手中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