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中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範訥離任之後,張孝純便順勢頂了上去,雖然在當時,朝廷還沒有給其任命,可大家都明白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
再說了,河東宣撫使司衙門早已形同虛設,做為太原知府的張孝純,自然而然的成為太原最高的長官了。
還有,其實此時的張孝純還並不知道,他已經被欽宗趙桓升職了。成為繼範訥之後,河東最高的軍政長官,也就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河東安撫大使。
不過在這裡,宣撫使和安撫使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行使的權利卻是天差地別。
一般來講,宣撫使的地位相當於朝廷的宰執,或者乾脆就由宰執兼任或擔任。比如說李綱以宰執之位兼任河東、河北宣撫使,之後是範訥充任河東宣撫使等等。
而安撫使,說白了就是一省的長官,憑資歷掌管軍政。
但話說回來,即使張孝純升任河東安撫使,可是對於王稟剛才提出來的計劃,還是有些孟浪了。
正如唐德安猜想的那樣,王稟的計劃好是好,可就是太過於冒險!
現在還不是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時候,依託高城深池,他們還能和金軍周旋一陣。倘若要是摒棄現有優勢,那麼哪怕只是出現一點紕漏,或者說讓金人看破行徑,那麼太原將會面臨怎樣的危機?
可以說,一旦兵敗,那麼完顏銀術可的大軍,就能夠趁勢入城!
所以,這個險真的值得冒嗎?
然而王稟其實也是有苦衷的,之所以提出了這樣一則看似一意孤行的計劃,其實根本就不是出自於老將軍之手!
這麼說吧,倘若沒有張孝純在背後,估計王稟也不會當著眾人的面,說出這樣一個極具冒險的計劃!
打了一輩子仗,王稟豈能不知冒險背後的含義?
身為主帥,不僅要懂得排兵佈陣,還要權衡利弊,甚至著眼於整個戰場。
然而大宋的將帥們卻又有幾人能夠如此坦然?
沒辦法,誰讓大宋的國策就是重文輕武呢?
在這麼一個年代,將帥們往往都無法真正的行使他們的權力。除了來自各方的掣肘以外,還有文臣、宦官等監軍時時刻刻的監視著你!
當然,在這裡也不能說所有的將帥都如此,畢竟也有例外。就比如說前些時日被監察御史張澄誅殺的老醃賊童貫,他為主帥時不就沒有遇到多少掣肘嗎?
不過這也只是個例,況且那老醃賊也沒打過多少勝仗不是?
所以說,大宋不是亡於內患也是有原因的!但如此一個鉅富的朝廷,卻淪於外敵之手,著實讓人感到有些唏噓。
退一萬步來講,倘若大宋歷代君主有那麼一個具有魄力之人,哪怕只是放一小部分權力給那文臣武將,也不至於被剿滅於崖山海戰吧。
眾所周知,打仗打的就是國力。在大宋年間,哪怕是此時將要亡國之際,大宋的GDP也是曠古絕今的存在!
還有,大宋朝廷不僅有錢,而且兵力也是歷朝歷代數一數二的存在,但就是這樣,他們卻依舊擋不住亡國的趨勢,是不是太讓人無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