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靖康之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當劉文昊派遣李彥仙和楊再興等人出奇兵之際,大宋的首都東京汴梁,則是迎來了靖康年間最大的難關!
靖康元年九月底,斡離不率軍攻破大名,隨後率領諸軍渡過黃河,緊接著又攻下臨河、開德府等地。特別是攻克了懷州,更使得大宋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雖然朝廷有意封鎖訊息,可那紙裡終究包不住火!
然而在這個時候,欽宗趙桓不但沒有在第一時間下令阻截金軍,反而又開始了一系列的無腦操作。
斡離不率軍抵達汴京城下,趙桓先是派使節出使金營,意圖拖著斡離不,給勤王大軍拖延一些時間,但那大金朝的二太子豈能再次被你趙桓的“甜言蜜語”所欺騙?
這一下,北宋末代皇帝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能拖住斡離不的腳步,反而還讓二太子一下子就瞧出了東京城內的虛實。
萬般無奈之下,大宋朝廷這才下令開始了第二次的東京保衛戰!
當然,在這同一時間,趙桓終於開始下令各部禁軍進京勤王!
但顯然,這命令已經晚了!而且和第一次東京圍城戰相比,這一次的圍城戰,大宋的處境要困難得多!
首先,种師中兵敗殺熊嶺,完顏婁室所部順勢橫掃河東,併成功分兵南渡黃河,西趨洛陽,封鎖了潼關,把大宋最精銳的西軍關在潼關以內,斷絕了其東來的勤王之路!
其次,第一次圍城之時,金軍只有的東路軍到達汴梁城下,當時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動僅僅限於西、北兩隅,即使有時蔓延到東北角,但南面諸門則始終未受攻擊。
但這一次圍城則不同了,因為粘罕所部已經成功的和斡離不大軍匯合!因此,在金軍兩路合攻之下,東京徹底陷入孤立。四面楚歌之中,破城只是時間問題!
還有,去年東京解圍後,勤王大軍沒有被安放到應當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復員回西北,一部分則是在黃河南岸潰散,還有一部分被主和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經濟上的理由遣散。
所以,各地勤王軍早已受到耿南仲之流的命令而裹足不前!
不過在這個時候,還是有人突破了層層枷鎖。
南道總管張叔夜看穿了耿南仲之流的陰謀,遂與二子張伯奮、張仲熊商議,最後三人不惜以違抗耿南仲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萬三千餘人進京勤王!
雖然張叔夜在潁昌府遭遇粘罕所部,但在他的指揮之下,張叔夜所部和粘罕互有勝負,並最後全軍突入汴梁城!
不過張叔夜的一萬餘人也僅僅只是第二次圍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夠進入汴梁城的勤王軍。
就這樣,加上張叔夜一萬多人的部隊,大宋朝廷現在可用之人只有不到三萬部隊。但他們面臨的,卻是大金國東西兩路精銳!
所以在這個時候,趙桓終於開始懷念李綱了。在這一刻,他任命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遠在長沙的李綱顯然還沒有接到命令。
大宋京都告急!大宋朝廷告急!
但即使這樣,各地勤王部隊又能如何呢?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軍;選於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為在所防守,則曰鄉兵。
話說遠了,單說此時的太原西城。
劉文昊的平晉鄉軍雖然被李綱升級為廂軍,但和真正的地方鎮兵相比,他們還是略有不足。尤其是裝備上面,平晉鄉軍吃虧就吃在這裡了。
幸好劉文昊還有那麼一支神秘的匠人營,這才彌補了一些差距。要不然,別說堅持兩個月,哪怕是兩天,太原西城也無法面對金軍持續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