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忠義巡社(第1/2頁)
章節報錯
靖康元年六月,大金國將鹹平府的瑣事全都處理完畢,而後又經過近一個月的休整,這才終於磨刀霍霍,再興問罪之師!
此次南下侵宋,較上次略有不同。原本金帝吳乞買打算讓東西兩路同時進軍,然而此時的大金國也有難言之隱。
正如大宋朝堂諸公所講的那樣,打仗就是拼國力。別看有韓昉帶回來那麼多的賠款和糧食,但東西兩路同時進軍還是稍顯不足。
在這麼一個情況下,粘罕、斡離不等人立即上書,決定由二太子斡離不率先攻佔河北!搶得一定物資之後,西路軍再進軍南下!
當然,這一次南下侵宋的行軍路線雖然大致不變,但女真人明顯吸取了上次南下時,東西兩路不能協同呼應的教訓。
讓西路軍刻意的落後,一個是出於集結加強兵力,再一個目的則是期望斡離不能夠將大宋的精銳全部吸引到東路軍的戰線之中。
這樣一來,粘罕所部就能更好的攻陷太原,以打通西路,使東西兩軍能順利會師,齊攻東京汴梁城!
雄州開打,李綱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訊息。畢竟他可是代表朝廷宣撫地方的宰執,河東河北有點風吹草動,怎能瞞得過他?
不過在這一刻,李綱卻有些鬱悶了,因為在代忻二州的金軍竟然沒有任何動作!如此下來,他便有些躊躇不定了。
因為別看金人是背盟而下,可他李綱卻不能主動出擊。一個是因為當前局勢,再一個則是兵力不足的原因。
幸好在這個時候,張元幹回到了太原府,將他和劉文昊以及李彥仙等人一起研究的對策帶了過來。
“宣相,你看一下,這是劉子明和李彥仙的奏章……”
此時的李綱還不知道李彥仙就是那個彈劾自己的李孝忠,在翻看幾人遞上來的奏章之後,李綱狠狠的拍了一下大腿。
“妙哉!”
曹溪聽到李綱的話,頓時也來了精神。因為自打河北戰端開啟,李宣撫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激動。
“仲宗啊,這劉子明真不愧是個福將啊!哈哈!老夫正為那兵力不足感到發愁呢,他這一個妙計,當真抵得過十萬大軍啊!”
一聽到這話,曹溪越來越好奇,那劉子明到底是有何妙計,能讓李宣撫這般失態呢?
張元幹也很開心,因為劉文昊的建議他也有一定的功勞。當然,這所謂的建議,原本就在南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劉文昊只不過是拿來借花獻佛的。
奏章上,劉文昊建議,在河東、河北成立“忠義巡社”。
這所謂的“忠義巡社”其實就是河東河北的百姓因金軍南侵,流離失所而自發組織的民間武裝,但這並不屬於鄉兵序列,也可以稱之為“義軍”。
李綱拿著那奏章,一邊點著頭,一邊讀到:“立諸路州府忠義巡社之法,令民自相團結。每十人為一甲,設甲長一人; 每五甲為一隊,設隊長一人; 每四隊為一部,設部長一人; 每五部為一社,設社長、副社長各一人; 每五社為一都社,設都社正、副都社正各一人……”
這種辦法,原本在北宋並不罕見,只不過當時的名號叫做弓箭社。當時是在檀淵之盟以後發展而成的民間組織。
據說當初的弓箭社裡面,人人帶弓而鋤,佩劍而樵,出入山坂,飲食長技與北虜同。目的在於分番巡邏,鋪屋相望,應對大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