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歸正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或許聽起來歸正人的身份有些低微,但和百姓們也沒啥區別。就比如說被招安的邵興等人,正兒八經算起來,他們也屬於這一塊。
別的不說,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辛棄疾不就是歸正人的代表嗎?
不過大宋朝廷對這樣的歸正人卻不能很好的處置,比如說,當主戰派在朝堂上得勢的時候,宋廷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收納、誘使北人南遷,並給予最大的物資支援。
對於這樣的歸正人,朝廷儘可能採取一系列的優待與安撫措施。如果是原有官職的,可官復原職或適當予以升遷;如果願意從軍,可以不刺面,補為待遇較高的效用兵;如果是學子,允許在暫居地上學並參加發解試,還給予較優的解額;如果願意去耕地的,可以給其閒田、牛具、種子和錢糧;如果是自行開墾荒地的,還能免去二稅與雜賦等等。
而當主和派得勢的時候,歸正人就會陷入很尷尬的局面,甚至有時面臨被遣返的下場,這些被迫北返的歸正人,飽受報復與歧視,生活常陷於絕境,以至於對大宋生產了嚴重的怨恨。以至於後世南宋的滅亡,也和歸正人有著很大的關係。
話說遠了,還是說說崔松諭。此人今年五十多歲,打著歸正人的名義,已經在大宋行走了十數載。
這十幾年的時間,崔松諭賺的盆滿缽滿。本來他最初生活的是在大遼國境內,而他的主子則是大遼有名的將領餘睹姑。
說起餘睹姑就不得不說欽宗趙桓和耿南仲,他們年初在蕭仲恭那裡極力拉攏的遼國貴族,不就是餘睹姑嗎?
然而此刻餘睹姑卻沒有絲毫背叛金人的心思,所以欽宗趙桓才會因為此事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
而在餘睹姑投了大金之後,崔松諭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大金的一員。或許有人會問,這崔松諭不是漢人嗎?他既然是漢人為何還甘當漢奸呢?
其實不然,自從後晉的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抱了契丹大腿開始,北地就不再屬於中原。別看大宋建國就以收復幽雲十六州為目標,可惜求之不得,戰又必敗。而那裡的漢族人,由於長期被遼金統治,已經從思想上得到了接納。
想想也是,數百年間,北地漢人對於自己漢族的身份又有多少認同呢?
話說遠了,這崔松諭之所以在背後搞一些小動作,看似在給玻璃造勢,其實並不然,他想做的,只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銀錢罷了。
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蛋,餘睹姑本名耶律餘睹,正兒八經的契丹貴族,他能那麼死心的投靠金國嗎?
為什麼趙桓和耿南仲深夜密謀想起他?還不是此人的野心嗎?
再說了,這麼一個亂世,忠誠對於那些真正的軍閥來講,或許根本就不值錢!
而此刻,劉文昊也是嗅到了這股不太正常的趨勢。所以自打玻璃廠大賣之後,他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上面。
或許在外人看來,他想做的很簡單,就是想透過玻璃來賺取大量的銀子,然後通通換成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那小子卻沒閒著,在他和李彥仙等人的催促之下,工匠們則是又研究出來很多防城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