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趙桓的天子之位得來並不容易,屁股還沒坐穩,就要面對那麼多事。他實在是不願意每天醒來就有奏章告訴他哪裡又開戰了,哪裡又被女真人劫掠了!

所以一想到此,趙桓的心裡對於那使臣提出來的幾個條件也就上了心。

使臣名叫韓昉,原本是契丹人。不過在宋金滅遼以後,這些契丹人又開始匡扶大金起來。

韓昉此次來大宋,一共有三個條件。按理來說,你一個使臣覲見趙桓,怎麼也得行禮吧?

可是這韓昉也比較奇葩,說了一句什麼大國之卿當如小國之君的話,意思就是要和趙桓平起平坐。

這一下,可不僅僅是趙桓感到難堪,朝堂上的大臣們,無論主戰派還是主和派,就連那些中立派也紛紛坐不住了。

俗話說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女真人現在雖然勢大,可也不至於讓一個使臣騎到脖頸上拉屎吧?

一時間,朝堂上大有齊心協力上下一心主戰的趨勢。

當然,這韓昉也不是泛泛之輩,在看到這麼一個趨勢之下,態度立馬來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轉彎,不禁給趙桓躬身行禮,而且也為自己的態度給趙桓道了歉。

可就這麼一下,趙桓飄了,他覺得給這些女真蠻夷一點銀糧也無所謂,只要是能換幾年平平安安就行了。

但是趙桓這麼一想,有人不同意啊,特別是主戰派的徐處仁等人。在耿南仲等寵臣合力將李綱驅逐到河東以後,朝堂上的主戰派皆以右丞相徐處仁為首。

當趙桓露出口風之後,徐處仁立即表示了不滿!他覺得女真人就是無理取鬧,憑什麼他們打仗讓大宋出銀子?

倘若說吳乞買贏了還好說,這樣下來就不會再管大宋要錢要糧了。但要是吳乞買敗了呢?況且,就算是女真人平滅了叛軍,那他們會不會轉手再過來繼續和大宋為敵呢?

聽了這些,趙桓也有些為難,確實,徐處仁等人說的都有道理。可就在這個節骨眼的時候,不知怎麼回事,那寵臣耿南仲又在趙桓面前說了一些不為人知的話。

如果說在這之前,趙桓還能剋制一下,還能考慮考慮怎麼回絕韓昉,可是在耿南仲勸過之後,他便立馬改變了主意,甚至又放出風去,說想同意金人的條件!

對於趙桓的表態,左相李邦彥是第一個知道的。因此,在李邦彥的操作之下,下面人很快的就擬定好了一個方案。

隨著中立派的加入,這一下徐處仁沒招了,只能硬著頭皮同意此事。

對於韓昉提出的條件,和先前訂立的城下之盟並不一樣,簡短說一下,他的意思就是想讓大宋今年需要向大金國額外提供助軍旅之費。

名義上需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外加五十萬石糧食!

韓昉字字公美,先祖仕遼,累世通顯。據傳其人性情仁厚,待人接物甚為寬容。然而誰能料到,此人竟然會提出這麼三個條件!

可即使如此,李邦彥等人還是覺得,這條件並非不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