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惠民政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溫室大棚一般是用竹木杆、或者輕型鋼管等材料做骨架,然後做成立柱、拉桿,拱杆及壓桿,覆蓋塑膠薄膜而成為拱圓形的料棚。
在聽了劉文昊所說的話之後,譚明喜突然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在這個前提之下,他還是有些糾結,畢竟只是溫暖的地方,大家不是不能做到,但莊稼都離不開太陽,這一點又該如何解決呢?
“其實在暖和的地方種糧,自古就有,不過這種記載也只是傳說罷了……”
譚明喜是個不第秀才,他可不像張元幹讀書那麼具有針對性。這麼說吧,譚明喜的涉獵非常廣泛,用後世說他是個百科全書也不是那麼誇張。
劉文昊皺起了眉頭,沒想到譚明喜知道的這麼多,更沒有料到,早在漢朝竟然就有溫室大棚的雛形。
“伯山兄,大漢年間就有這樣的種植方法?”
譚明喜點了點頭,應道:“是啊,只不過當初農戶們種植的多是那些應季的蔬菜而已,至於莊稼的長勢,還得看老天爺啊……”
他說的道理大家都懂,既然說是溫暖的地方,那麼就像這屋子就可以吧。但現在的問題就是在採光那裡,誰也沒有辦法再造個太陽不是?
忽然之間,劉文昊突然盯著一面銅鏡,就見他打了一個響指:“對了,咱們可以造玻璃啊!”
“玻璃?”
不僅張元幹,就連譚明喜等人也是被劉文昊口中的話給驚到了,大家都只是聽過琉璃,哪有什麼玻璃一說。
或許現在大家都想問一下,這玻璃到底是何物?
其實玻璃很早就出現在歷史之中,雖然它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但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傳了進來。
然而現在這些東西還是奢侈品,怎麼可能用來當做採光的器皿。再說了,現在的工業水平也沒有那麼發達,能不能造出玻璃都兩說。
在劉文昊的解釋之下,眾人面面相覷,一個個臉上都十分精彩。
“子明,你說的那個玻、玻璃真的能做出來?”
其實張元乾的問題很多,首先就是想問一下,這玩意的造價到底貴不貴。讓農戶們建造大棚並不困難,可讓他們買這樣的玻璃用來採光,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呢?
但眾人現在並不知道,製造玻璃的過程並不難,就是運用石英砂、純鹼等材料,經過高溫製成的。
對於劉文昊來講,製作玻璃的材料很容易就能找到,而另外一個要素就是高溫。不過他現在心裡也沒底,畢竟他也沒有做過,只是聽說過而已。再說了,大宋朝的爐子哪能達到幾千度的高溫呢?
可不管怎麼樣,未雨綢繆之下,先讓民眾把這些大棚弄起來再說。況且如今的壽陽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是啊,誰讓黑風寨下來那麼多的勞力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