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鋒(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朝官制,進士出身的官員,按宋代磨堪規定是“一年一考一遷轉“。也就是說,進士官員每年考核一次,達標就可以升官,不達標留任、或者平級調任,三年必定升一級,最多在一個地方任職三年。
而非進士出身的官員,規定是“三年一考一遷轉“,就是三年有一次升遷的機會,達標就可以升官,不達標留任、或者平級調任。
在這個時候,差距就體現出來了,非進士最多要九年才會一定升遷。當然,在同一個地方最多可任職九年。
這磨堪制度完美的詮釋了在大宋為什麼進士倍受青睞的原因。
進士出身,混得好的,一路正常升遷,任職十年,就能當上副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樞密都承旨等)一級的高官。
當然,這裡面還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有相應的空缺。
而非進士,比如那些靠父輩恩蔭的官員,在官場努力一輩子,也不見得能怎樣。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還要講究背景。
就拿蔡京來說,蔡京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那可是大宋正兒八經的相門。在這個背景下,即使蔡京被放逐,也不耽誤蔡氏一門的榮耀。
隋唐年間,朝堂被世家把持,而兩宋的朝廷,則是都在相門和將門手中。即使趙家天子富有天下,可卻也得衡量一下將相兩門的力量。
盧德光出身於壽陽,因此曾在河東路為官多年。之所以在晚年調到陝州,完全是因為他曾經得罪了大宋有名的將門——折家。
北宋有四大將門,分別是府州折家、青澗城種家、陝西姚家以及大眾耳熟能詳的楊家將。
除了楊家將在很早的時候就因為後繼無人而銷聲匿跡了以外,其他三大將門,即使是當朝的相門也無法撼動三門的背景。
其實楊家將裡面的佘老太君,原型就是府州折家的本家女子。因此後人也曾斷言,說是楊家的勢力最後都融入到了折家。但這話還是不太準確,因為折家將起自五代時期,比楊家將早多了。
說了這麼多,不可否認,折家在府州甚至在整個河東都是絕對的龐然大物。而盧德光在河東任職期間,就是因為開罪了折家,才最終導致其晚年平調陝州的結果。
往事已矣,盧德光宦海沉浮,從十年寒窗苦讀,到崇寧三年的二甲進士,其人也算是在河東實現了畢生的願望。
可惜啊,人生或許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盧德光曾在任上多麼風光,如今就有多麼落寞。
因為這些年裡,他過得並不如意,他知道,盧家的名聲已經爛透了。
其實盧德光是要臉的人,就這麼被人戳著脊樑骨,他真巴不得自己早日撒手人寰。可惜,現在真不是他想死就能死的年代。
沒辦法,人生或許就是這樣,該低頭的時候,無論你曾經多麼牛掰,現在失勢了,那就得低下高昂的腦袋。
對於周瑛所提起的陳年往事,盧德光便沒有了聲音。也不知當年他到底做過什麼,反正被那婦人拿捏的死死的。
就這樣,盧德光只得妥協,打算替兒子出頭,和平晉營的劉軍使見上一面。
然而,還沒等盧德光付諸行動,那個膽大包天的年輕人則是帶著手下突然來拜訪了。
此時就見劉文昊帶著王卓、唐忠等人一起來到了盧府。不僅如此,看親衛抬著的箱子也能明白,他們此行竟還帶著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