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朝的刑罰並不是特別嚴重,一般實行的是折杖法。以杖刑代替原來的笞、杖、徒、流四種刑罰的執行。

同時,大宋又沿用和發展了後晉以來的刺配之刑,作為對死刑的寬宥。

說到刺配之刑,其實這事成為集刺面、杖刑、流配三種處罰於一身的重刑,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

這麼說吧,宋代的刺配按罪輕重的不同而不同,分為刺配本州、鄰州、五百里、一千里、兩千裡、三千里及沙門島等不同等級。

刺面也分為大刺和小刺,凡犯重罪的,就把字刺得很大,而且根據不同的罪行,所刺的形狀也不一樣。

如,大宋曾明文規定:凡犯盜罪,刺環於耳後;處徒刑、流刑的刺方形;處杖刑的刺圓形,三犯杖刑移於面,徑不過五分。

後來又規定,凡強盜抵死特貨命之人,在額頭上要刺強盜二字,餘下的字分刺兩頰。所刺內容除選配某州(府)牢城外,也有把其犯罪事由等刺於臉上的。

到了配所後,所服勞役的種類很多,而大量的是充當軍役。服役也沒有一定的期限,因為宋代大赦多,幾乎每兩三年就有一次。每次大赦,由主管刺配犯人的官吏將配役者的情況上報,對其中犯罪情節較輕的,或服役期間表現較好的,可以釋放回家;而罪行嚴重的,則要終身服役。

為什麼在大宋很多人都不喜當兵的?原因就在於“配軍”二字上面,很簡單,軍隊裡有一部分都是賊寇。

黃品休和馮延慶,兩人雖不得已落草,但心裡卻都為之向善。

在這麼一個亂世,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

然而當他們從劉文昊口中聽到的話,竟然是那刺配之刑之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大刺!這一下即使馮延慶再怎麼喜怒不形於色,也無法再淡定下去。

“可惡!我們兄弟如此謹小慎微,卻怎麼遇到此種待遇?!”

看的出來,不僅馮延慶此時非常憤怒,就連在一旁的黃品休更是如此!若不是戴著枷鎖,估計這二人都得發狂。

幸好那馮延慶還有著非常清醒的頭腦,憤怒過後,立即認識到這裡面的渾水,於是單腿微屈,衝著劉文昊抱拳道:“既然大人如此直言不諱,還請大人給我兄弟二人指一條明路坦途!……”

劉文昊今日來到大牢,在他身邊的只有吳青雲和唐忠二人,在這一刻,聽到馮延慶所說的話以後,他和吳老道下意識的相互看了彼此一眼。

“呵!你小子還真是個妙人!”

說著話的同時,唐忠在劉文昊的眼神示意下,又將那椅子搬了過來。

“明路不是沒有,那就得看看你們兄弟怎麼做了……”

黃品休年紀稍長一些,心裡的想法遠比馮延慶要多很多。此時聽了劉文昊的話,他下意識的眯起雙眼,沒等馮延慶開口,他便講道:“大人,既然在真人面前不說假話,那我們兄弟也直言相告。”

說到這裡,黃品休咬了咬牙,而後像是做了什麼決定一般的繼續說道:“不瞞大人,我們兄弟曾在城外的長壽山黑風寨落草,不過現在想要我們出賣黑風寨,做出有違義氣之事,還請恕在下說句抱歉……”

馮延慶沒想到黃品休會如此一說,睜大著眼睛,不解的問道:“哥哥,這是為何?就許他們不仁,還不許我們不義嗎?”

兩人相識二十餘載,或許還是第一次有了不同的意見。可就在這對錶兄弟爭執之時,劉文昊則是在一旁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