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年間,由於持續性的大規模戰爭使得火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不過在這個年代,所謂的火器只分為兩類,也就是火球類火器和火箭類火器。

《武經總要》中對這些武器都作出了詳細的描述,其中火球類兵器包括火炮,但並不是後世那種真正意義的火炮,而是一種拋擲類的東西罷了。

至於其中的火箭也不是什麼猝發型的戰略武器,只能說是用於焚燒糧草和攻城的器械。

劉文昊之所以去西郊,目的也跟這火器有關。不管研究出來與否,怎麼說也得做好保密工作吧。

所以和王稟商量之後,他才把這火器的作坊定在瞭如此隱蔽的地方。

只是王老將軍對此卻保持著觀望的態度,在王稟看來,火器即使再厲害,也不見得能夠改變什麼。如果不是因為劉文昊堅持,或許王稟也不會這麼支援他。

其實在這裡,劉文昊想改良,想創新,不是說要弄出什麼突火槍,但最起碼也得弄出個管型火器吧。

要知道,世界上最早記載的管型火器,正是出現在南宋年間。即使那種火器現在看來十分簡陋,可在當年也算是一種戰略性的武器。

劉文昊現在想做的,就是要將它提前研發出來。這並不是他想稱王稱霸,只想能在即將到來的亂世求個自保而已。

那火器說來也是簡單,就是打通一些粗竹竿,然後在其中裝入一些火藥,交戰時點燃尾部,用噴出的火焰來達到燒傷、擊殺敵人的目的。

另外這些火器還可以利用火藥的燃燒效能,摻雜一些發煙和毒性藥物,用以焚燒敵人的防禦物資。

只是劉文昊雖然明白這東西對人馬有一定的殺傷力,但主要起的還是震懾作用。

當然,現在最重要的火藥配方他們還沒弄出來,所以現在還是要加班加點的研究。

太陽此刻已高高掛起,西郊的一處山林間,就見一個工匠站在劉文昊身後說道:“大人,成與不成,就看這一次了……”

工匠名叫馬昂,是個攻金之士。原來在大宋年間,工匠的劃分很嚴格。所謂的攻金之士,指的就是從事金屬冶煉以及加工煙花鞭炮的職業。

由於常年和土火藥打交道,這馬昂對於火藥的配方還是很熟悉的。他知道,此時的火藥配方是由硫黃、窩黃、焰硝、麻茹、乾漆、定粉、竹筎、黃蠟等物配比而成。

但和劉文昊接觸下來,他又十分鬱悶。當下嘀咕著,眼前的劉大人也不知從哪討來個偏方,非讓我們按此更改火藥配方,不斷加大比例。但這真的有用嗎?

劉文昊可不知那馬昂心裡有什麼想法,這幾天不斷更改研究,雖然試來試去,跟以前也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和他印象中的火藥相差越來越大。

但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比對,劉文昊還是發現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為了不給馬昂壓力,他淡然的笑笑:“沒事沒事,慢慢研究著來吧,今天不行還有明天,本官相信總有一天肯定行……”

說著話的功夫,馬昂的小徒弟已經將引信點燃了,遠遠的就等著那所謂的火藥炸開。然而等了很久才發現,這所謂的火藥不僅和以前沒啥兩樣,甚至比以往更愛冒煙了。

看到這樣的一幕,馬昂下意識的搖了搖頭,心中暗道:就該不加什麼木炭!看看吧,現在冒煙了,怎麼可能像你述說的那樣呢?

這工匠平時是個手藝人,做的最多的就是煙花爆竹,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聽說什麼爆竹能夠炸死人。

可眼前的劉大人卻偏偏和自己說什麼要深入研究,這還研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