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李岸那裡,這破家縣令越來越覺得自己當初獨具慧眼!看到沒有?還沒有搞好那炭井,現在就見到回頭錢了!

還有讓李岸大感意外的則是劉文昊的手段,一個落第書生在短短几日的功夫就能坐穩那位置,這他孃的不是人才是什麼?

當下,兩人的聯絡便越加頻繁起來,而越接觸李岸便越來越看重這個年輕的後生。

但說實話,聯絡歸聯絡,這二人現在還不是一條心,正所謂各懷心思,各有各的打算。

的確,李岸說的有道理,崛圍山附近有煤炭,可現在就算是挖出煤來又如何?誰家在春夏之際還需要囤煤呢?

再說了,這玩意就像李岸說的那樣,只有冬天到了,而且還得往太原府或者東京汴梁城販賣才有好價錢,現在說白了就是一文不值。

其實劉文昊比李岸懂得多的多,他知道,古代來錢最快的行業無外乎就是鹽和鐵。

但歷朝歷代有個原則,叫“分封諸王,不使有山海之利。”

這就是說分封諸王的時候,不能給他們靠近山和海的地方。山有鐵礦可產金屬,而靠近大海則產鹽。一旦給諸王有了這兩樣必需品,那他們離造反也就不遠了。

還有這鹽鐵一向都是由朝廷專賣,也就是說,這兩樣東西都是朝廷壟斷的生意,外人想插手,怕是很難。

除了這兩樣之外,榷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首先來說,大宋朝廷鼓勵民間賣酒,只要獲得了釀酒權,其他的都不是事!

還有,宋朝多文人,這文人一多便自以為風雅。所以風雅之物在宋朝相繼衍生,但不管多了何種,酒文化絕對是附庸風雅的一大利器,自己釀酒去賣絕對牛掰!

可這麼一想,劉文昊又下意識的搖了搖頭。酒都是糧食釀的,大金即將南侵,哪來的那麼多糧食來釀酒呢?

思來想去,劉文昊突然想到了一件大事!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宣和七年五月,老醃賊童貫打算將自己在河東搜刮的財富全都運回汴梁!

這雖然是童貫的隱秘之事,歷史上也沒有過多記載,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老醃賊做的事情豈能瞞過天下人?

劉文昊也是在一次無意之中知曉了此事,不過他當時並未放在上,但現在看來,還真得在這件事上做做文章。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劉文昊現在缺的是什麼?

所以在這一刻,他想打一打那老醃賊的主意!

在宋朝什麼人最有錢?還不是那些當官的?!

宋朝官員的待遇很高,特別是老醃賊這樣的高官,一年光是俸祿就有三千多貫,這還不算其他的福利。

另外老醃賊權傾朝野二十餘載,他手裡的財富早已是天文數字,即使現在駐守河東太原府,但巴結這太監的大有人在。

因此,一個多月以後,可想而知,童貫究竟要運回多少銀錢到京城去。

可自己又該怎麼去做呢?說到底,這是在玩命啊!

現在宋徽宗還沒有傳位給他兒子,因此童貫還沒有被宋欽宗定罪,老醃賊麾下的兵馬可不是一盤散沙的盜賊,著實讓人有些頭疼。

然而就在劉文昊有些頭大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丫鬟彩雲的聲音:“姑爺,你睡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