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此刻有些糊塗起來,甚至就像那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一般。他不明白,自己麾下昔日的猛將何時變得這般沒有眼色?

別看歷史上對於童貫的評價都不太好,但說實話,這老東西既然能以太監之身封王,自然有著其人的真本事。

想想也是,一個給皇帝提夜壺的小太監,要不是極為聰明,善於揣摩聖意,怎麼可能一步步走進宋微宗的視野呢?

還有,起初他並沒有帶過兵,而是在杭州幫宋微宗收集名畫字帖。要不是具有超高的覺悟,估計他也沒有今天的地位。

“王總管,契丹的大遼已亡,党項人也已疲弱,我朝現在與大金交好,難道不妥嗎?”從稱呼上的變化來看,那老醃賊似乎已經有些怒意。

而聽罷此話,王稟的心就如同墜入到無底深淵一般!

大宋危矣!

是啊,掌管天下兵馬的老醃賊都不信那金軍能南侵,真要是到那時候,還有誰能解救大宋的黎民?

看著王稟不再說話,童貫甚是滿意,以為那老將軍聽進去了,隨即便開口道:“我輩武人應當順應潮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偃武修文豈不妙哉?”

說到這裡,老醃賊心中又尋思著:王正臣錚錚鐵骨,從不會輕易的誇獎別人,更不是一個妄下雌黃之人。今天這是怎麼了?難道他口中的年輕人是他的子侄?

然而想到這裡,童貫又搖了搖頭,覺得以王稟的性格不太像那種人。可就在這一念間,他又突然意識到,難不成是有人想要給自己下絆子?想在宋金這裡寫寫文章嗎?

一念及此,老醃賊下意識的眯起了雙眼。

當今朝廷還有誰敢和自己做對?

難道是李彥那廝?

不對!

能讓王正臣當說客,什麼人能有這麼大的手筆?

想來想去,童貫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不過在這一刻,他卻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猛然間,就見他問道:“正臣啊,那白馬山的匪寇,是不是還沒有完全肅清?”

王稟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童貫這句話有什麼含義,站在那裡木訥的點了點頭。

看到王稟的模樣,童貫哈哈一笑,隨即開口道:“既然正臣如此看好那年輕人,咱家也給他個機會……”

王老將軍越聽越糊塗,老醃賊玩的到底是哪一齣?

“那年輕人不是說要效仿前朝嗎?咱們也來個舉猛士詔,如何?”

聽聞此話,王稟心頭一驚,難道老醃賊想通了?終於看清了女真人的狼子野心?!

等等!不對啊!劉子明雖然有建議,說是效仿前朝高宗舉猛士詔,那也應該向朝廷、向官家上書才行啊!

舉猛士詔發生在大唐儀鳳二年,因吐蕃派兵侵襲大唐邊境,故此,唐高宗李治頒發這一詔令。

而後,大唐舉國上下招募勇士,選擇臂力過人、弓馬嫻熟的人才編入新軍進行反攻,一舉打敗了吐蕃大軍!

難道童貫還要組建新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