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為了這個故事看起來更有戲劇性,肯定也不能就直接演上課的內容,或者是下課的打鬧。

那樣的話故事張力不夠,演出來就不會特別吸引人,也就不容易讓人眼前一亮。

不過因為就是一群還不到十歲的小孩子上臺表演,故事倒也不算特別複雜。

小品劇本具體內容寫的就是學校一個課間,班上幾個女孩子對於一個想要退學回家的同學的勸說。

一開始是這幾個女孩子,對這個同學不珍惜如今好不容易擁有的讀書機會進行指責。

再然後是幾個女孩子得知這個同學退學的原因,是因為家裡面出現了變故,現在沒有這個條件來學校上學了。

得知原因以後,幾個女孩子都心生同情,卻還是覺得這個同學不讀書可惜了,便開始替這個同學想辦法。

當然為了增加戲劇性,這其中也出現了幾個不靠譜的辦法,最後才在大隊和公社幹部的幫助下,圓滿解決了這件事。

原本唐糖的設想中是幾個女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了這事的,並沒有大隊和公社幹部的事情。

這一部分的內容是潘躍後面替唐糖給添上的,唐糖聽了也覺得確實改了更好。

畢竟這樣一改,也確實更符合現在的時代特色,也更加緊扣為祖國慶生的主題。

因為這個節目要求是女孩子上臺表演,班上的女孩子本來就沒有男孩子多。

再加上還有另外一個節目在排練,那個節目也需要不少女孩子,其實在演員上並不好找。

好在這些事情壓根不需要唐糖自己操心,她把由潘躍操刀書寫的劇本交給趙老師以後,其他的事情就有趙老師負責了。

畢竟老師心再大也不可能把班上出節目的事情全權交給學生負責,尤其是在學生還是小孩子的時候。

所以劇本出來了,這節目算正式定下來以後,唐糖需要做的就是作為演員開始排練,等著正式上臺表演的那一天到來。

是的,既然唐糖的願望是要走到最後進京去表演,當然不能居於幕後,而是要進到臺前才行。

所以在這個節目當中,唐糖的作用當然不是提供了一個好主意、好劇本,而是要作為主演。

唐糖提供這小品劇本寫的就是現在學校的日常生活,參演的同學都是本色出演,倒是很好排練。

等時間到了公社文藝匯演正式開始的那一天,這個節目就已經演的像模像樣了。

愛看熱鬧是人的天性,從古到今都是這樣的,很多人就像是天生裝了感應熱鬧的雷達。

哪裡只要有熱鬧看,馬上就能圍著一大群人看熱鬧,也不知道這些人怎麼聚集得這麼快。

反正無論什麼時候,都很少有熱鬧產生,旁邊卻沒有人看的情況發生。

這公社文藝匯演的事更是吵吵嚷嚷了好長一段時間了,整個公社都沒有人不知道這事的。

再加上這文藝匯演打的是為祖國慶生的名號,現在又還沒有到農忙的時候。

很多生產大隊在正式表演這一天還特意放了假,讓大隊裡的人有時間到公社看錶演。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