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姚紅對自家閨女的誇獎,萬小英心裡面倒也很高興,不過還是跟大部分的父母一樣。

聽到別人誇自家孩子,哪怕心裡面再認同這話,嘴上都不會這麼說,還是會謙虛幾句。

“小姚你就別誇這孩子了,孩子小不懂事,可禁不起誇,我倒覺得你家那兩孩子挺聰明的。”

姚紅當然也覺得自家兒子聰明,可是現在就沒有自家誇自家孩子的人,自然也要謙虛幾句。

“小英姐,你是不知道我家那兩個,天天在家裡面打架,我真恨不得換一個乖巧的閨女回來!”

無論什麼時候,結了婚的女人聚在一起,要是聊起孩子了,就會沒完沒了的聊起來,簡直是有說不完的話。

吹捧對方孩子幾句,再在無意之間帶上幾句對自己家孩子的誇獎,這個天就能一直聊下去。

萬小英和姚紅兩人也不例外,一直聊到要抽籤了,兩人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

要說這些在公社單位上班的工人,雖然聽起來沒有在縣裡面上班好聽,不過倒是更加的實惠。

畢竟大家的普遍心理,不但覺得在縣裡面上班更體面,就算是買東西辦事也覺得在縣裡面更體面。

就像萬小英他們供銷社,哪怕公社供銷社也有的東西,很多人還是覺得在縣裡供銷社買的東西更體面。

這樣公社供銷社的售貨員,實際上比起縣裡供銷社的售貨員就要更清閒不少。

可是大家的工資、各項福利待遇卻是按工齡來算的,並不會因為是在公社上班就會吃虧。

其實不但日常工作上,在公社上班的工人大多要更加清閒一些,在分房子上,公社上班的工人那更加佔便宜了。

畢竟縣裡的地、鄉下的地緊缺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城裡的房子和鄉下的房子價值也不一樣。

在城裡面同樣的錢修的房子,每個工人最多能分上一間筒子樓,都還得靠等才能分到。

誰讓儘管現在的房子,都是單位免費分下來不要錢,可是房子的數量卻是有限的。

也不可能招一個工人進去就新修一間房,待遇再好的單位也不可能這樣做。

都得等單位需要房子的工人多了,廠裡工人的住房問題已經成了大問題,才會統一動工,再修上一兩棟筒子樓。

既然僧多肉少,那就不是人人都有資格能夠分到房子的,分房也得按條件來分。

所以每次單位有空出來的房子,或者是新建的筒子樓,一般還得按照對單位的貢獻來分。

工齡長的肯定比工齡短的要佔便宜、雙職工家庭也要排在單職工家庭前面。

有些運氣不好的工人,說不定得熬半輩子,才能熬到單位分房子那一天。

萬小英是單職工,工齡也不算長,要是放在縣裡面的話,想要分上一套房子,還不知道得等多少年。

可是在公社上卻不存在這個問題,畢竟公社的地沒有縣裡的地那麼緊俏,也不是修樓房。

而且公社的單位也少,需要分房子的工人也不多,一共也用不著修多少套。

既然已經動工修了,也就不在乎多一套少一套了,幾乎人人都能分上一套。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