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儒家聖賢,巔峰對決(第1/3頁)
章節報錯
茅小冬怔怔出神,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對面的儒衫年輕人,其形,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風塵物外。其神,夜光之珠,彷彿一輪遺落人間的袖珍明月,未被月宮神人收回天庭,無數的碎片像那璀璨星光,如眾星拱月。
“果然是儒家的聖賢之境,不弱於老師,禮聖,亞聖的存在,剛剛顯現的道理,文章,精義,甚至隱隱超出了至聖先師的桎梏枷鎖,自成一家!”
“他若是願意加入儒家,神像必然可以進入文廟,位置足以進入前三之位!”
茅小冬作為上五境的儒家聖人,學問精深,智慧非凡,眼光獨到,見識過人,能夠隱隱窺見周珏對儒家精義的理解已經到了深不可測的境界,足以成為儒家的聖賢,為世人所敬仰。
“小師弟的這顆金色文膽得到了儒家聖賢的道理,文章,儒家精義的餵養,煉化成為本命物候,品秩大大提升,真是幸運至極!”
茅小冬為陳平安由衷的感到高興,本命物的品秩高低對修士的影響極大,高品秩的本命物可以大大的加快修煉速度,提高對大道的參悟,使其以更快的速度登頂,好處多多,數不勝數。
煉化這顆金色文膽,涉及到了儒家修行,相較於尋常練氣士的煉化本命物,還要多出一件天大的麻煩事,就是默默唸誦一些與之相關的文字,聖賢文章,詩篇。這一關在儒家修行上,被譽為以肺腑之言,拜訪請教聖賢。
在中土神洲的那座正宗文廟中,有一處秘不示人的學問堂,全部是儒家聖賢留給浩然天下,並且被天地認可的一篇篇文章,一句句道理。
諸子百家的許多開山鼻祖,或是一些名動天下的後起之秀,都曾前來瞻仰此地,任由他們施展神通參悟這些道理文字,甚至還可以將其收取挪走。
學問堂中的字有大小,金光也分濃淡,離地最近的金色文字,往往字型越大,散發出來的光彩越是光明純粹。有些高處的,已經算是字字珠璣,重若萬鈞,不動如中土五嶽,是足可流芳百世的文章。諸子百家的祖師雖可以撼動,甚至可以將其中許多文字挪到別處,但至今無一人,能夠稍稍移動地面上那些如巨大粟米的金色文字。
那些金色文字是至聖先師,與禮聖的根本學問。
在儒家文廟的秘史中,至聖先師與禮聖某些懸停在學問堂稍高處的文字,也曾出現過金光褪去,自行消散的景象,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後,浩然九洲學宮聖人都為之震動,驚駭不已,就連當時坐鎮文廟的一位儒家副教主,都不得不趕緊沐浴更衣後,去往至聖先師與禮聖的神像下,分別點燃清香,只有兩位聖人不曾露面。
撼動至聖先師,禮聖文字道理的人後來被儒家文脈尊奉為亞聖,面對學宮聖人的震動驚駭,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話。
“天底下沒有萬世不易的學問,天底下沒有盡善盡美的文章,不值得大驚小怪,不然要我們後人讀書做學問做什麼?”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平息了儒家學宮的震動,後來又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時,學宮諸位聖人雖然依舊震撼,但卻也不再大驚小怪,儒家又多了一位被尊稱為文聖的老秀才。
傳聞當年崔瀺決定叛出文聖一脈之前,就去了中土文廟那座學問堂,在那邊一言不發,看了地上如金色粟米的文字,足足三天三夜,只看最底下如巨大粟米的金色文字,稍高處的文字一個不看,因此在神人之分這條細微幽深的道路上,走得極遠,說不定還是世間最遠之人。
齊靜春也曾進入過文廟學問堂,參悟了足足五天,悟通了無數的道理精義,才奠定了他走上三教合一的根基,學問成就在文聖一脈弟子中最高,有望開宗立派,稱宗做祖,達到那幾位聖賢的境界。
本來茅小冬比較擔心陳平安在這一關上有些困難,畢竟自己這位小師弟讀書沒有幾年,即使將書上的道理讀到了骨子裡,但是畢竟年紀太輕,見識淺薄,書上得來終覺淺,有些道理還是需要用時間來醞釀沉澱才能懂得的。
事實也如茅小冬所料,金色文膽雖然被陳平安成功煉化,但是金色儒衫背劍小人面容模糊,品秩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有些美中不足,好在是周珏及時出手,以自身所悟的聖賢級別的儒家精義餵養金色儒衫小人,使得其品秩大增,已經不弱於任何人,奠定了最穩固的根基,最深厚的底蘊。
“聖賢出手幫助其領悟儒家精義,道理,文章,這樣的機緣古今罕有,小師弟真是好運道啊!”
茅小冬搖了搖頭,眼中露出了羨慕和高興的神色,內心的十分感慨。
金色儒衫背劍小人吸收了周珏參悟的許多道理精義,導致陳平安心神熏熏然,狀態好似醉酒了一般,身形搖搖晃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雙眼惺忪,臉色漲紅,腦海中浮現出了無數儒家精義,道理,難以消化,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才勉強清醒過來,受益匪淺。
“多謝周先生指點!”
陳平安搖了搖腦袋,讓自己變得清醒一點,雙眸閃爍著明亮的光芒,臉上帶著欣喜的笑容,連忙站起身來,作揖拱手,行了一個大禮,由衷的表達了感謝。
“行了,不必謝了,你畢竟是師妹喜歡的人,我如果不幫你,還能幫誰!”
周珏不耐俗世之禮,擺了擺手,他本就對陳平安的心性十分欣賞,又加上寧姚的關係,自然不會只是單純看著陳平安的本命物因為少了儒家道理精義餵養而變得品秩太差。
周珏話音一落,身形就漸漸淡化,好似融入了虛空,消失在了原地,完全無視了這一方小天地的束縛,來去一般,悄無聲息。
“果然是聖賢境界,即使我坐鎮這方小天地,也沒有絲毫的察覺出他是怎麼到來離開的!”
茅小冬作為文聖一脈的弟子,修為已經晉入了上五境,乃是儒家聖人,山崖書院的這一方小天地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卻完全沒有辦法限制周珏的來去,甚至連察覺到對方的蹤跡都做不到,這樣的境界已經是儒家聖賢的境界,若是他願意在文廟學問堂中留下自己的根本學問,他所悟的道理必然會十分貼近地面,化為如巨大粟米的金色文字,讓儒家再添一位聖賢。
山巔光陰長河緩緩倒流,金秋時分退回盛夏光景,落葉返回樹枝,枯黃轉為濃綠。
陳平安手掌一翻,掌心多出了兩枚金色玉牌,這是當初左右為他出頭得來的寶物,裡面蘊藏著大量文運,可以滋養提升金色文膽的品秩,使得金色儒衫小人更加快速的吸收煉化周珏餵養的道理文章,儒家精義。
兩條手臂粗細的金色溪澗,縈繞在玉牌四周,然後緩緩流淌進入陳平安手心,去往金色文膽儒衫小人所在氣府。
當金色文運溪流湧入氣府,那金色儒衫小人立即起身,不再躺著,藉助文運之力煉化文章道理,儒家精義,臉上笑容燦爛,合不攏嘴,蹦蹦跳跳,手舞足蹈,這是陳平安在自己的人生中極少外露的孩子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