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御花園君臣論景,鋒芒還需刀鞘藏(第2/3頁)
章節報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
“人不可無鋒芒,但是鋒芒太盛也不好,容易傷人傷己!”
許子聖卻對此不以為然,澄淨的眼眸看向了元景帝,臉上的笑容收斂,平靜卻又堅定的反駁道。
“刀劍只有鋒芒畢露,才能剪裁花草,沒有太盛一說!”
元景帝不知為何居然不敢和許子聖對視,目光閃動了一下移開了,再次看向了蕭條御花園,他從這蕭瑟的景象中看到冬季的肅殺之氣,幽幽道。
“你我君臣終究不是一路人,對景色的觀點不同,誰也說服不了誰,再繼續爭論下去,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朕有些累了,你退下吧!”
許子聖看著心中生出了殺機的元景帝,微微一笑,絲毫不懼,你要是給我玩陰的,我就讓你知道什麼是掀桌子,清君側這玩意我可熟了,保證給你在冷宮找一間蕭條的宮殿,讓你欣賞個夠。
“臣告退!”
許子聖不甚恭敬的拱手一禮,轉身離去,似乎是沒有感受到御花園裡的蕭殺之氣。
望著許子聖的背影,元景帝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像是一座冷硬的雕塑。
大太監遠遠的看著,不敢靠近,不知過了多久,寒風吹過,元景帝感到了一絲寒意,這才邁動腳步向著來路返回,大太監見此,連忙將手裡衣物披在了元景帝的身上,十分的熟練,不愧是元景帝的知心人。
元景帝腳步不停,堅定而又是從容,頭也不回的對身後的大太監問道。
“你說如果一把刀鋒芒太盛,該怎麼辦?”
大太監聞言稍稍露出了幾分驚訝,眉頭微皺,臉上透著遲疑之色,有些事情他雖然明白,但是卻不願說出來,言多必失,作為伺候了元景帝二十多年的貼身之人,他從不多嘴,秉承著沉默是金的原則。
元景帝對自己身邊的大太監的性情也極為了解,知道他的顧慮,開口說道。
“你無需顧及,只是單純說出你的想法就可以了!”
大太監聽到此話,知道不說不行了,猶疑了一下,腰背彎曲的更厲害了,腦袋低垂,眼睛盯著地面,小心翼翼的說道。
“刀子如果鋒芒太盛,就容易傷到手,不如換一把刀子!”
元景帝聞言腳步一頓,停了下來,回頭看向了有些惶恐的大太監,目光深邃,讓人不知他在想些什麼。
“可若是必須用這把刀呢?”
元景帝何嘗不知換人,只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許子聖已經成為了兵部尚書,又無任何的過錯,豈是那麼容易替換的,而且如今大奉也沒有人可以替代許子聖,根本無力制衡王文貞等人,刀子雖鋒芒太盛,卻又不得不用。
“那就給這柄刀配上一個刀鞘,將它鋒芒收斂起來就是了!”
大太監抬頭看了一眼元景帝,隨即又再次深深的埋下,小聲的說道。
元景帝聞言沉思,片刻後,腳步再次邁動,步伐輕盈,透著一種輕鬆的感覺。
“刀鞘!說的不錯!”
大太監這才緩緩的吐出了一口氣,擦拭了一下額頭沁出的冷汗,亦步亦趨的跟在元景帝身後,胸膛之中的心臟依舊砰砰作響,讓他感到了一陣胸悶。
黨爭是一把雙刃劍,它能維護元景帝的地位,也能攪亂朝局。黨派越多,斗的越激烈,長期以往,便沒有人顧著政務,滿腦子都是如何陰謀陽謀,整垮對手。
朝堂局勢混亂,對元景帝來說是有益的。各黨派斗的越激烈,他越是可以安心修道。若是一家獨大,或兩家獨大,朝局就會脫離元景帝的掌控。
但若是杜絕黨政也不行,朝內無黨,千奇百怪,元景帝制衡朝堂的手段有些欠妥當,完全沒有必要扶持那麼多黨派,只需要保持三個勢均力敵的黨派就行。因為不管在什麼領域,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如果只是兩個黨派,他們可能會私底下結成同盟,表面水火不容,背地裡沆瀣一氣。但如果是三足鼎立,他們之間很難達成利益一致,朝局就會相對穩定,便於制衡。
當然,婚姻例外,三角形的婚姻比黨爭還要熱鬧,簡直就是修羅場,無比狗血。
如今朝堂之上就有些這樣的趨勢,魏淵算是一個黨派,許子聖和武勳集團算是一個黨派,國子監出身的文官集團算是一個黨派,只是這每一個黨派內部也不太平,分成了許多小黨派,尤其是文官集團黨派,相互算計,相互爭鬥,好在還有首輔王文貞,可以維持著文官集團穩定。
這日,打更人的暗子傳回來一封密信,信中說,雲州的都指揮使楊川南暗中勾結山匪,輸送軍需,以謀取利益,以及養寇自重。
密信傳回京城後,那位打更人暗子就無故身亡,死的無聲無息。他的真正身份是都指揮使司,經歷司的一名經歷,人死了,證據也不知所蹤。
魏淵將此事稟告了元景帝,元景帝派都察院的巡撫前往雲州,調查此事。
御書房,許子聖臉上透著幾分寒意,極為強硬的說道。
“何必費那個功夫時間,請陛下下旨召雲州都指揮使楊川南迴京,若是不從,立刻命雲州周邊的軍隊鎮壓,何必大費周章,和他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