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碎片組成了不同的思維模式,環繞於孟奇周圍,透過星光連線相同,而連線與自我接觸處,些微改變,構成了少許不同。思維模式盤旋環繞,沒有武道實力時的,沒有地球知識的,變做錦鯉時的,孟奇保持著一絲自我認知不泯,看著它們,透過它們看到了不同又相同的自己。

不能直接看到自己,但從外在各相可見一二,結合種種,孟奇似乎越來越認清自己,而越來越多的記憶碎片因此飛出,跟隨環繞,本我越來越明,越來越淨,與無窮高處似乎有了些微共鳴。

心境修為對應的經驗和見識也飛出了,孟奇所見所思再也不同,一切幽幽暗暗,混混沌沌,呈現最初之態,但他也不是無法思考,因為不同後天經驗與見識依舊相連,只是無法矇蔽自身了。

幽深昏暗,孟奇極目看去,只覺前方沒有時光的先後,沒有虛空的上下,沒有萬物的起始,果是本性先天。就在這時,他發覺那片渾沌當中端坐著一名道人,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道人。

“你是……”

孟奇心頭一動,脫口而出,詫異的問道。

那名道人緩緩站起,發出宏大悠遠的聲音,滄桑古老之意瀰漫,聲音神聖浩瀚,迴盪在幽暗混沌之中,好像有著神奇的玄妙,漸漸的化為了一道璀璨溫暖的光芒。

“貧道元始。”

孟奇悚然一驚,那一絲沒有泯滅的自我認知險些崩塌。他心底一直藏著極大擔憂,怕擺脫了魔佛,又落於元始天尊的掌心,製造和吸納他我投影時,總在平衡雙方,尋找出路。

此時此刻,於自身先天本性之中,竟然遇見了一位自稱“元始”的神秘道人!難道圖窮匕見了嗎?難道那位最古老也最強大的彼岸者從來都藏在自己本性裡?

孟奇外在的諸多經驗、記憶、認知碎片飛快旋轉,組成一種又一種思維模式,不斷推衍,閃爍出智慧的火花。證傳說,見自我,於先天本性裡見到某些大人物的身影其實很正常,不少殘存至今的上古典籍裡有關傳說的部分都有記錄類似現象。

其中,最常見到的身影是“靈寶天尊”,祂是“有”的象徵,由有到無,包含天地終結,故而也是萬物造化靈光,本源本性所出,斬吾見我復歸先天之後,於此“見到”祂的身影理所當然。

其次是“道德天尊”的身影,先天之“我”直接出於大道,最是貼近大道,而道德天尊是大道化身,諸天萬界存在之序,剛好也對應“最是貼近大道”,不少上古大能突破至傳說時便在先天本性裡證“見”了祂。

然後是佛門大菩薩、大羅漢,證佛陀果位時,祂們會看見一尊如來金身,但這尊如來的容貌便是祂們自身的容貌。

而從未聽過證傳說時能見“元始天尊”身影的!這位最古老的彼岸者要走出幕後,來到臺前了嗎?

危險之意湧現心頭深處,孟奇本能就要退出這種狀態,若是以往,他已經遵循自身一貫靈驗的預感,毫不猶豫完成了這番舉動。

不過,孟奇吞下了一口魚餌,靈光閃耀,頓時覺得預感不可依,即使以往它們一次次昭顯正確,一次次讓自己避開了生死危險,但也不能完全相信與依賴它們,它們是可能出錯的。

認知著周圍,孟奇沒有魯莽退出,旋即就醒悟了不對。若是元始天尊出手,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再怎麼應對都難逃劫難。既然如此,不若直面於祂,弄清楚原委!認知探去,孟奇發覺那滄桑古老的道人異常虛幻,有著幾分自我之感!

“自我?”

孟奇腦海忽有電閃雷鳴,轟隆作響,照亮了黑暗,明白了緣由。自己具備彼岸特徵,所見當然與別的傳說不同。每一個先天本性若依時光回溯,歷經三魂更替,復歸最初,不就來自萬物之始,故而能證見“元始”。

正所謂,心見如來,人皆元始!如果自己未能斬吾見我,剛才就依據經驗、認知與本能,做出錯誤決斷,一旦退出,幾十年內再無傳說之望!

孟奇欣喜如狂的看著那尊“元始道人”,猛地哈哈大笑,暢快至極,迴音激盪。

“原來是我!”

那尊“元始道人”也哈哈一笑,面容變化,化為了孟奇的容貌,一般無二,猶如雙生。

“原來是你!”

一步邁出,身影消失,孟奇坐於了剛才元始道人所在的位置!他頓覺渾身剔透,感受到了無窮高處的清晰共鳴。

最初之時,生靈皆是傳說,居於無窮高處,投影萬界,後有異變,投影成為他我,本我隨之降低本質,如今,那清晰共鳴正是自身本該處於的位置。

特徵傳來,本質相鍥,一道道因果連線凸顯,皆連線著“他我”投影,它們化量變為質變,結成了一朵億萬毫光綻放的彼岸金蓮。

金色蓮臺馱著孟奇的“真我”,衝擊著重重束縛,飛向了那無窮高處。孟奇雙手結出無極印,嘴角含笑,低沉出聲。

“赤腳越千山,不乞仙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