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大師一臉正色,十分認真的看向了徐子陵,信口道。

“不要小看這九個字,乃來自東晉葛洪著的道家寶典《抱朴子》內卷的登涉篇: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常當視之,無所不闢。”

徐子陵有些抓狂,苦惱的用手抓了抓頭髮,驚愕道。

“我不解的非是指九字真言的出處來歷,而是奇怪大師竟是臨時想出來的,且大師你乃佛門中人,為何卻借用道家的典籍?”

真言大師寶相莊嚴,盤坐在羅漢堂中間,凝神看向了徐子陵,目光深邃,充滿了深意,看得徐子陵一頭霧水,良久,才開口,柔聲說道。

“老衲正要藉此來,向施主說明九字真言重神不重形,竅妙處乃三密的運用,是佛是道又有何區別?”

“佛道都是一家!”

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儒釋道魔四大教派,其實並未本質的區別,只是對對大道的理解角度不同罷了,都是對大道的片面理解,同源而出。

徐子陵如聞暮鼓晨鐘,醍醐灌頂,深邃清明的眼眸中閃過慧光,深受震撼,恭聲道。

“多謝大師點化,受教了!是小子被世俗束縛了內心,有了知見障,困於桎梏之中!”

真言大師的教導使得徐子陵更上一層樓,原本的他雖然身懷《長生訣》、《九玄大法》等至高無上的心法,但是對於招式卻是東拼西湊,不成體系,每次與人交手,都是臨場發揮,即使有所頓悟,創造出了新的招式,事後也是忘記了大半,這樣有利有弊,好處是招無定招,讓敵人無法捉摸研究,壞處是不成體系,七零八落,不能將所學所悟凝聚成一個整體。

真言大師傳授的九字真言手印卻是如同一個框架,海納百川,匯聚成了一體,讓他把以前所有領悟回來的心得,化為圓滿而又精妙的體系。真言大師就是徐子陵武道之上的名師,指點迷津,授業解惑,令他爬上一座更高的山峰,看到以前未見過的事物和境界,給徐子陵打下了堅定的基礎,奠定了日後成就大宗師的底蘊。

徐子陵在大石寺中得了機緣造化,發生了心靈的蛻變,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巴蜀,再次踏入了紛雜的江湖之中,攪動起了天下風雲。

和氏璧作為傳國玉璽,有著非同一般的象徵意義,代表著天地正統的大義,是無數野心家都向往得到的寶物,想要以此來證明自己才是天命所歸,真龍天子。

如今楊廣雖然還未隕落,但是已經躲到了揚州行宮之中,眼瞅著就要成為亡國之君,天下此時已經一片紛亂,義軍四起,天下大亂了。

慈航靜齋的師妃暄此時出世,就是為了代天擇主,挑選真龍天子,將慈航靜齋得到的傳國玉璽贈予此人,為他造勢。

師妃暄經過一番挑選,選中了唐國公李淵次子李世民,認為他是真龍天子,雄才大略,有帝王之才。

其實,這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把戲,給外人作秀罷了,早在李世民極小的時候,寧道奇這位道門的大宗師,就曾經主動上門,為其批命,年屆二十,必能濟世安民。李世民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所以李世民這位真龍天子是佛道兩家早就認定了的,此番如此做法,不過是為了給李世民造勢,也是為李閥搖旗吶喊。

和氏璧是秘不可測的人間瑰寶,似玉卻又非玉,最奇怪是它能助長佛道中人禪定的修行,對修練先天真氣者更有無可估計的裨益。”

和氏璧更是有一奇異特性,就是會隨著天時而生變化,不但時寒時暖,忽明忽暗,極難掌握,以之練功,一個不小心就會幻像叢生,動輒有使人走火入魔之險。無論什麼東西都阻隔不了它的這種特性。

只要是修習上乘先天真氣的高手,進入和氏璧影響力的範圍內,體內真氣就會收到影響,誰也不知和氏璧會變幻性質,只要不能形成共鳴,必然會走火入魔,險象環生,十分危險。

和氏璧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會影響主人,一是打坐冥思,另一就是與人動手行功運氣之時。所以師妃暄,也沒法捧著和氏璧四處行走,只好將和氏璧放到了洛陽城外的靜念禪院之中,由靜念禪院的了空大師親自看管。

了空大師是一位宗師圓滿之境的佛門頂尖高手,主修閉口禪,三十幾年未曾開口說話了,座下更是有著四位護寺大金剛,每一位都是先天高手,功力深厚,武技精湛,在江湖中有著赫赫威名,更不要說靜念禪院之中還有著二百武僧,這些人都是一些江湖好手,如若組成了羅漢大陣,即使是道門大宗師寧道奇,也休要毫髮無傷的硬闖成功。

如此便可知曉,靜念禪院究竟有多麼的富裕了,只是這二百武僧每日的修行耗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可以用來培養至少五千人的軍隊,這等大手筆,讓人不由感嘆佛門勢大,影響力驚人,難怪可以代天擇主,挑選真龍天子,這天下說白了,還是拳頭大的有道理。

佛道一同認定了李世民作為日後的明君賢主,魔道和其他的義軍只能乾瞪眼,不是因為他們真的信服,而是因為佛道兩教派的拳頭大,他們不是對手罷了,這也是佛道兩教對外宣示自己的威嚴和強大。

“當!”

悠揚的鐘聲,從山頂的寺院內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