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垃圾系統!”一位身材有些臃腫的中年婦女對著我大罵道,“系統垃圾,審判官更垃圾!”
“女士,請注意您的態度,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您沒有極為嚴重的犯罪心理,那麼我們這邊監察部門的監控系統也不會發出警報。”
我不以為然的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審訊大廳的時候,被警察帶走的中年婦女衝我吼了一句:“如果你的孩子逃課好幾天不去上學,難道你就不會生氣?”
“生氣是很正常的,可如果真的只是普通的氣惱,那麼你的預估犯罪數值也不會那麼高。”我微微轉過了身看向了她,“你的數值是75分,我實在是想不到你一個母親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那種想法的?!”
“狗屁想法!我是他媽!我難道還想殺了他不可嗎?”
我向一旁的警察使了一個眼色後,警察便拉著罵罵咧咧的中年婦女離開了審訊大廳。
……
這個世界鎖定了一個看似是在造福人類的系統,不管是從事什麼行業,小到乞丐,大到高層官員,他們必須在手腕處植入一個晶片,只要是有犯罪動機,那麼監察部門的監控系統就會發出警報,以此獲取這個人當前所在的位置,並且將他緝拿歸案。
然而,判定一個人是否有犯罪跡象的最主要的方式還是在於這個人當下心理可估計犯罪總值的資料。
10分~25分(A級),不可算是犯罪心理;
25分~40分(B級),輕微犯罪心理;
40分~55分(C級),中度犯罪心理;
55分以上(S級),重度犯罪心理;
……
根據這樣的數值,我審判案件的時候也容易了許多,畢竟有些不可解釋的因素可以利用數值標準來充當理由。
一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覺得系統的存在能大大降低社會的犯罪機率,同時也讓我們的工作不至於那般繁瑣,這也算是從另一方面提高了效率……
然而,就在某一天,我審了幾堂案子之後,我才感覺有些不太對勁。
我記得很清楚,涉嫌這幾宗案子的人分別是一位女高中生,和一位重點大學的在讀生。
首先是那位女高中生。這位學生上街買東西被街邊的乞丐佔便宜,在她發火謾罵乞丐的時候,監察部門的監控系統卻發生了警報,預估犯罪數值為75分,屬於S級。
在她服刑之前,我按照流程對她進行了審訊,從她的供詞中我並沒有發現她有什麼犯罪的跡象以及心理。雖然我是個男人,但是我也很清楚,在那種情況之下,女孩子會生氣到怒罵那個對她動手動腳的人,也實屬正常。
就在我準備宣佈女孩兒無罪的時候,我審判的另外一位審判官卻提醒我不能感情用事,畢竟我們的法則也是有規定的,那就是一切的案件都要跟著系統評分走,不然的話,我也會有麻煩。
在三糾結之下,我感覺我實在不必要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我沒有絲毫猶豫的判定了她有罪,需要拘留服刑。
只是,看著她被帶走的時,流露出的絕望神情時,我的心裡也頓時充斥滿了一種慚愧內疚的感覺。
可往往人在做出錯誤決定之後所產生的愧疚之心也是一時的。